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地表形变点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以岷江流域为例
【6h】

基于地表形变点的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以岷江流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InSAR在滑坡领域的应用

1.2.2 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区位

2.1.2 地质构造

2.1.3 地形地貌

2.1.4 地层岩性

2.1.5 气象水文

2.2 数据说明

第三章 滑坡空间分布分析

3.1.1 SBAS-InSAR原理

3.1.2 SBAS数据处理

3.2 滑坡形变空间分析

3.2.1 滑坡形变点筛选

3.2.2 滑坡形变点可靠性验证

3.3 InSAR技术针对的滑坡类型

第四章 滑坡影响因子分析

4.1 滑坡影响因子选择

4.2 历史滑坡点影响因子分析

4.3 滑坡形变点影响因子分析

4.3.1 地形地貌对滑坡形变点的影响

4.3.2 地质构造对滑坡形变点的影响

4.3.3 地层岩性对滑坡形变点的影响

4.3.4 水系分布对滑坡形变点的影响

4.3.5 土地利用对滑坡形变点的影响

第五章 滑坡易发性评价

5.1 易发性评价概述

5.1.1 易发性和危险性差异

5.1.2 评价目的

5.1.3 评价流程

5.1.4 评价单元

5.1.5 评价模型分析

5.2 滑坡易发性评价分区

5.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各指标权重确定

5.2.2 基于信息量法的各指标信息量值确定

5.2.3 基于两种方法的信息权值计算

5.2.4 滑坡易发性分区

5.3 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滑坡灾害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诸多方面有着重要应用。这种研究方法需要一定的历史滑坡数据作为研究的数据支撑,而历史滑坡信息不足就会导致易发性评价结果出现偏差或是评价结果更新不及时的问题。InSAR技术及其发展出来如时序InSAR技术作为监测区域地表形变的重要方法能够得到地表毫米级别的形变监测结果,在滑坡编目和滑坡监测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但该技术在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领域应用并不多。本文以岷江流域为研究区,以ENVISAT ASAR影像为数据源,采用SBAS技术监测地表形变,并以提取的CT形变点替代常用的历史滑坡点,最终将结果应用于滑坡易发性评价,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成果如下:
  (1)、通过SBAS技术监测研究区地表形变,提取了6万多个形变点,并结合地质环境等条件,筛选出28860个高精度的形变点。通过对这些形变点结合历史滑坡进行核密度分析等操作,确定这些形变点能较好的表示出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
  (2)、参考前人的研究,本文构建了一个滑坡易发性指标体系,选择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系分布、地形地貌、土地利用5个方面的6个影响滑坡易发性程度的因子指标,并分析了历史滑坡点和CT形变点的分布规律和这些因子的关系。
  (3)、通过层次分析法与信息量法,确定了岩性>水系>坡度>土地利用>断层>坡向的因子间权重体系以及相应的因子内部权重关系。最后,将这两种权重进行组合叠加,并以此为依据得到研究区的滑坡易发性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滑坡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覆盖了研究区92.79%的CT形变点,同时总共占据了大约已有历史滑坡数据的80%,并表现出滑坡易发性南部大于北部,并沿水系带状分布等特征。最终结果证明了岷江流域滑坡危险评价结果的合理性,说明采用SBAS技术提取滑坡形变点进行易发性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

著录项

  • 作者

    朱丹桐;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 学科 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蒋建军;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滑坡 ;
  •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评价; 地表形变; 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