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台湾日日新报》新闻版面研究
【6h】

《台湾日日新报》新闻版面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综合性著作中对该报的研究

二、新闻传播方面的研究

三、其他方面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抽样分析法

二、文本分析法

三、对比分析法

四、量化分析法

第四节 论文架构、创新及不足

一、论文架构

二、创新之处

三、不足之处

第一章 《台湾日日新报》的创刊背景及沿革

三、新闻法例出台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台湾日日新报》的沿革之路

一、初期定位时期(1898-1918)

二、稳定发展时期(1919-1936)

三、后期没落时期(1937-1944)

第三节 《台湾日日新报》的版面概况及沿革

一、新闻版面

二、广告版面

三、小说诗文版面

四、科学、体育、漫画及其他版面

第二章 “杂报”——《台湾日日新报》新闻版面内容研究之一

一、“杂报”类新闻的概况

二、“杂报”类新闻的沿革

第二节 “杂报”类新闻对台湾糖业的报道

一、糖业政策报道

二、进出口糖业报道

三、与糖业相关的灾害报道

四、关于糖业竞争的报道

五、对各地糖业生产的报道

第三节 “杂报”类新闻的主要特征

一、连续性报道的特征

二、反复报道的特征

第三章 “杂报”——《台湾日日新报》的新闻版面内容研究之二

二、“评论”类新闻的沿革

第二节 “评论”类新闻中对日本在台施行的“国语”教育的报道

一、关于“国语”学校的报道

二、关于“国语”教育思想的评论

三、关于“国语”学习团体活动的报道

第三节 “评论”类新闻的主要特征

一、以学者权威强化舆论权威的特征

二、以行政手段威肋、利诱的特征

第四章 “电报”——《台湾日日新报》的新闻版面内容研究之三

第一节 “电报”类新闻的概况及沿革

二、“电报”类新闻的沿革

第二节 “电报”类新闻对国际关系的报道

一、关于中国排日的不同报道

二、关于美国排日活动的报道

三、关于战时新闻的报道

第三节 “电报”类新闻的主要特征

一、对比报道的特征

二、选择性报道的特征

第五章 对《台湾日日新报》新闻版面内容的本质解析

第一节 《台湾日日新报》立场的殖民属性

一、自我表白的总督府耳目机关

二、帝国殖民政策权威解读的“喉舌”

第二节 《台湾日日新报》新闻内容的殖民本质

一、新闻版面内容是日据时期台湾社会的选择性记录

二、新闻版面内容是特定报人们站在特定立场的特定选择

三、新闻版面的宗旨是为日本殖民统治服务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台湾日日新报》(1898-1944)是日据时期在我国台湾地区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的由日本人掌控的新闻报纸。本论文研究《台湾日日新报》的新闻版面,主要运用抽样和文本分析的方法,首次介绍《台湾日日新报》的各版面概况,围绕“杂报”、“评论”、“电报”类新闻中的报道,分析《台湾日日新报》的新闻版面内容和体现的本质。
  第一部分,首先比较完整地梳理了《台湾日日新报》的创刊背景,将《台湾日日新报》46年间的沿革历程划分为初期定位时期(1898-1918)、稳定发展时期(1919-1936)、后期没落时期(1937-1944)三个阶段,并介绍《台湾日日新报》所有版面的概况;
  第二部分,其次抽样作为日刊的《台湾日日新报》,选取每月十五日出版的报纸,具体考察报上三种新闻(“杂报”、“评论”、“电报”类新闻)的概况和沿革,以每种新闻中篇幅较多、获得重点关注的新闻报道(例如“杂报”上的台湾糖业报道、“评论”上的日本在台施行的“国语”教育报道和“电报”上的国际关系报道)为观察对象,在解读新闻文本基础上归纳出各类新闻体现的主要特征。
  第三部分,最后对《台湾日日新报》的新闻版面内容进行本质解析。阐明《台湾日日新报》的殖民立场属性为,它不仅自我表白为殖民政府的耳目机关,而且通过刊登对帝国殖民政策的权威解读印证“喉舌”立场。同时结合日据时期台湾的社会发展,评价其新闻内容的殖民本质为,《台湾日日新报》新闻版面内容是对日据时期台湾社会的选择性记录,是特定报人们站在特定立场的特定选择,其最终目的是为日本殖民统治服务。
  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地区新闻媒介的表象和实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