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国晚期江南工赈研究
【6h】

民国晚期江南工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表目录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动态

三、研究思路与资料来源

四、本选题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工赈的历史起源与民国晚期江南社会状况

第一节 工赈的内涵与源承

一、工赈的含义与内涵

二、工赈的源承

三、工赈的特点与属性

四、工赈的地位

第二节 民国晚期江南的自然与社会环境

一、江南区域的界定

二、江南的自然环境

三、民国时期江南的社会环境

四、抗战后的江南

第二章 江南工赈各方力量与组织形式

第一节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

一、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成立

二、联合国救济总署:中国署及其江南地区办事处

三、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及其江南地区办事机构

四、联总对江南地区救助物资一览

第二节 他类官方工赈机构

一、与行总合作的政府机构

二、其他部分官方机构

第三节 民间力量

第三章 江南工赈的内容

第一节 官方工赈的流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二、中期实施阶段

三、后期核查阶段

一、灾工的招募

二、管理:弃用包工制

第三节 江南工赈内容

一、水利工赈

二、交通工赈

三、房屋工赈

四、市政工赈

五、复业工赈

六、其他工赈

七、工赈总成绩

第四章 灾工的待遇与纠纷

第一节 工粮纠纷

一、以工粮作为工赈报酬结算方式的合理性

一、工粮纠纷及原因探析

第二节 灾工待遇分析

一、粮食为主要工赈结算方式:1945-1947年

二、现金为工赈结算形式的工赈:1948-1949年

第三节 工赈与江南民众的互动

一、江南民众收入锐减

二、工赈展开前:民众对急赈的接受度

三、工赈进行时:工赈与民众的冲突

第五章“喜忧参半”的江南工赈

第一节 江南工赈的依据

一、法律依据

二、人文依据

第二节 江南工赈的困境

一、工赈最初目的设定的局限性

二、政府内部问题,制约工赈发展

第三节 江南工赈的意义

一、政治意义

二、经济意义

三、社会意义

四、精神文化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工赈是国家和社会组织在灾后实施的短期劳工雇佣活动。作为一种赈灾手段,它以虽然失去生活来源但又具备劳动能力的灾民为对象,以公共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举办以救济为主要目的的经济建设活动。近代中国,自然灾害与战争灾害频发,一方面造成了国力衰弱和民众痛苦,另一方面间接推动了工赈的发展。在民国晚期,江南工赈得到了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发展日益完备。联总、行总与社会其他力量共同致力于江南工赈。成百上千万的江南民众因工赈而受益,获得工作,养活自己以及家人。
  本文从江南地区工赈的背景、施赈方来源、施赈流程、施赈内容、工赈的地域特色等视角展开,不仅加深对民国工赈的认识,也从工赈的角度进一步了解民国晚期的江南社会和民众生活。江南地区的工赈发展,不仅表现在工赈流程日益规范、工赈内容范围日益拓宽、工赈对象群体扩大,而且江南工赈也展现了其地域特色。然而,民国晚期,由于工赈最初目的设定、办赈方内部的管理问题,江南工赈没有演化成为强有力的社会保障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