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记忆的追寻与重构——创伤视域下的《被埋葬的巨人》
【6h】

记忆的追寻与重构——创伤视域下的《被埋葬的巨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Introduction

1.A brief introduction to Kazuo Ishiguro and The Buried Giant

2.A literature review

3.Trauma and memory

4.Originality ofthe study

Chapter One Individual Trauma and Individual Memory

1.Recurrence of individual trauma and individual memory

2.The healing of individual trauma

3.The remaining individual trauma

Chapter Two Collective Trauma and Collective Memory

1.Recurrence of collective trauma and collective memory

2.The colli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collective memory

3.The remaining collective trauma

Chapter Three Interac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trauma/memory

1.Group’s influence on individual

2.Individual’S counter-force to the group

3.Kazuo Ishiguro’S change and continuation in creation philosophy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ments

在校期问发表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如果说石黑一雄(1954-)的影响力在2017年10月前仍相对局限于英语世界,那么随着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他在世界文坛的位置也得到了巩固。生于日本,但长于英伦,石黑一雄“浮世作家”的身份与其作品中的诸多人物都有相似之处。诸如记忆、身份、创伤等要素在其作品中经常出现,已成为石黑一雄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而小说人物通过对个人记忆的追寻,实现对个体身份的重构以及对个人创伤的修复,更可被视作其创作的“套路”。这一“套路”在其2015年“十年磨一剑”的新作《被掩埋的巨人》也有体现。而尽管该作延续了石黑一雄创作的上述特征,《被掩埋的巨人》仍以其叙述视角的多样,情节背景的创新,以及对集体记忆和创伤的探讨,呈现出不同于以往作品的新意。
  基于文本,本论文选取创伤作为理论切入点,从个人和集体两个层面对该作呈现的创伤和创伤记忆进行分析。论文首先回顾了石黑一雄的过往创作,并对研究现状和理论背景进行了概逋。在接下来的文本分析部分,论文依次从个体、集体以及个体与集体的互动等三个层面,对文本所涉及的创伤和记忆叙事进行讨论。首先,在个体层,对于小说中的诸人,每个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创伤和记忆,但创伤的修复和记忆的复现在迷雾的笼罩下却显得尤为困难。其次,在集体层面,不列颠和撒克逊两部族间存在着复杂的双边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掺杂了对集体创伤的掩盖和集体记忆的构建。最后,在个体与集体的互动层面,一方面,集体意志的象征魁瑞格,夺去了普通人的个体记忆,导致人们只能被迫接受集体记忆;另一方面,个体的行动又动摇了集体记忆的基础,并最终实现了对集体记忆的重构。在最后一部分,论文对石黑一雄截至目前的整个创作生涯进行了回顾。石黑一雄在《被掩埋的巨人》中对集体创伤和记忆的关注绝非偶然,事实上,在其过往创作中也有对这一话题的触及。总之,《被掩埋的巨人》即继承了石黑一雄的创作主题和创作特色,也对集体层面以及个体和集体互动关系进行了创新探讨。该作可被视为石黑一雄创作生涯的转型之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