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花黑麦草生长过程中早、晚熟品系间和品系内养分变化的差异
【6h】

多花黑麦草生长过程中早、晚熟品系间和品系内养分变化的差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语

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多花黑麦草生育进程中早、晚熟品系间可消化养分变化的差异

第三章多花黑麦草早、晚熟品系内不同株系养分变化及IVDMD的差异

第四章综合讨论与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播种面积最大的牧草,适合饲喂多种家畜。其产量因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的进步得到了明显提高,但饲草消化率并未随产量提高而增加,反而出现产量提高而消化率降低的现象。 为阐明多花黑麦草生长发育进程中养分变化的规律,本研究采用不同熟性类型的多花黑麦草品、株系在南京进行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和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早熟品系从孕穗期到抽穗初期,特别是抽穗初期IVDMD较高(67.7%),抽穗后IVDMD降低,且下降幅度较大;晚熟品系从拔节期到开花初期都保持较高的IVDMD,孕穗期IVDMD达到最高值(69.3%),此后缓慢降低,但下降幅度较小。 多花黑麦草各器官WDMD的大小川页序为:叶片>茎秆>叶鞘。 从拔节期到开花,各器官IVDMD与植株整体IVDMD呈正相关。其中,茎秆IVDMD与植株整体IVDMD的相关性差异显著(p<0.05)。植株整体IVDMD的高低较大程度上(早熟品系r<'2>为66.4-88.0%,晚熟品系r<'2>为61.9-96.4%)是由茎秆IVDMD决定的。抽穗期早、晚熟品系IVDMD与C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20和0.767(p<0.05);与ND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96和-0.711(p<0.05);与ADF含量呈较强负相关,r分别为-0.391(p>0.05)和-0.678(p<0.05)。 多花黑麦草各株系中,E10、E9、E8、E5、E6和L5、L3、L8、L2分蘖能力较强,株高优势明显,具有高产的潜力。 综合拔节期和抽穗期的表现,各株系中E5、E4、E6和L7、L6的WDMD较高,同时株系内和年度间变异系数较小,可以继续观察其干物质消化特性的分离情况,进行鉴定、品比及生产试验。E8、E9和L2、L5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WDMD株系内变异较大,千物质体外消化率特性分离强烈,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力。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早熟品系最佳刈割期为抽穗初期;而晚熟品系为 孕穗期至抽穗期。IVDMD株系内变异较小、产量潜力较大的早熟株系E5、E6可以扩大群体,升级为品系进一步选育。

著录项

  • 作者

    郑凯;

  •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 学科 草业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沈益新;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43.6;
  •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可消化养分; 栽培技术; 品种改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