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西省食物生产变化规律与安全分析及调控对策
【6h】

江西省食物生产变化规律与安全分析及调控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绪论

1问题提出

2研究意义

3研究综述

4研究体系

4.1研究理论基础

4.2可持续食物安全系统

4.3主要研究方法框架

4.4研究内容

4.5基本资料数据来源及处理

第二章江西食物生产结构与生产要素分析

1江西食物生产动态分析

1.1江西食物生产结构变化

1.2江西食物生产与消费比较分析

1.3江西食物占全国的比例

2江西食物生产要素变化分析

2.1江西食物生产要素占全国的比例

2.2江西主要生产要素食物生产率与全国的对比分析

2.3江西主要生产要素食物生产率与邻近省份的对比分析

3小结

第三章江西食物生产波动分析

1研究方法

2食物总量及各类食物时间波动分析

2.1江西不同年份食物总量及各类食物波动分析

2.2江西不同时段食物总量及各类食物波动分析

3江西食物波动的空间差异分析

4江西食物总量结构因子相关的历史分析

5宏观政策对食物波动的影响

6小结

第四章江西食物生产周期性变化规律研究

1小波分析基本原理与方法

2江西食物生产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基本态势

3江西食物变化的小波分析

3.1江西食物总量变化的特征时间尺度与周期性特征分析

3.2江西省食物变化的小波方差比较分析

4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食物生产效率分析及比较研究

1研究方法

2数学模型

2.1全要素相对生产率数学模型

2.2全要素生产率数学模型

3食物生产全要素相对生产率测度与分析

3.1江西与邻近省(市)食物生产全要素相对生产率纵向比较

3.2江西与邻近省(市)食物生产全要素相对生产率横向比较

3.3江西省各市食物生产全要素相对生产率纵向比较

3.4江西省各市食物生产全要素相对生产率横向比较

3.5江西食物波动指数与食物生产全要素相对生产率(TFRP)分析

4食物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4.1江西与全国食物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比较分析

4.2江西食物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5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江西食物安全主导因素影响分析

1研究方法

2数学模型

3结果与分析

3.1江西食物生产要素驱动因子分析

3.2江西食物生产要素保障度影响分析

3.3自然灾害对江西食物生产的影响分析

4小结

第七章江西食物安全可持续性评价

1研究方法

2指标选取原则及评价指标体系

2.1指标选取原则

2.2评价指标体系

3可持续食物安全的实证分析

3.1权重确定与可持续食物安全度测算

3.2评价因子的变化规律

4小结

第八章江西食物安全预测与对策

1江西食物未来状况分析

2多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3 2020年多目标规划

4江西食物安全对策

4.1耕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

4.2产业结构适度调整

4.3促进食物持续稳定增长

4.4提高劳动生产率

4.5防灾减灾

4.6注重科技创新

5小结

第九章讨论与结论

1相关讨论

2基本结论

3研究创新

4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 谢

博士期间发表(录用)的相关论文

展开▼

摘要

食物安全政策历来是世界各国农业政策的核心问题,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和关注食物安全。我国地域辽阔,区域资源差异大,食物生产能力差别也较大,所以进行区域食物安全研究显得非常必要。江西省粮食比例过重,食物生产结构、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如长期按此格局发展,食物生产安全将很难保障。本研究将在保障食物生产能力安全的前提下,凸显食物生产效率,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食物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食物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研究的意义是:①将主要食物折合成能量进行研究,以解决不同食物的量度差异,突破了以实物为度量的框架,更能体现食物的本质,有利于食物多样化及膳食营养平衡,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可真正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②在食物安全研究过程中,以安全为基础,同时凸显食物生产效率,运用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结合DEA方法进行食物生产全要素生产率(TFP)、全要素相对生产率(TFRP)的测度,有利于食物生产的内涵式发展,有利于提高食物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⑨综合考虑食物生产能力、食物供给能力、食物生产动力、食物生产阻力及与食物安全的关联性,构建食物可持续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在研究过程中,表征食物波动的指标选用了反映短期波动的波动指数及长期趋势的变异系数,以分析食物时间波动、空间波动和食物种类波动的特征及波动规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一步研究食物波动与生产要素波动的关系。运用小波分析法,分析了江西食物生产变化的特征时间尺度与周期性特征及主周期变化。用DEA方法测度江西省食物生产全要素相对生产率。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江西食物生产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选取化肥用量、成灾面积等食物生产要素,运用SPSS11.5进行食物生产驱动因子分析。选取了化肥用量、灌溉面积、食物总量等22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江西可持续食物安全。选用多目标达到法,运用MatLab7.0软件通过多次交互迭代,实现江西食物生产多目标规划。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初步结论: (1)1978~2003年食物总量平均波动指数小于同期粮食平均波动指数,表明食物总量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食物总量是各种食物的总和,食物种类间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这也是研究食物安全的意义。进一步分析表明,粮食产量、油料产量、肉类产量等与食物总量具有显著关联性,其灰色关联序为:粮食产量>油料产量>肉类产量>糖料产量>禽蛋产量>水果产量>牛奶产量,所以要保证食物总量安全,必须首先保障粮食、油料、肉类等的生产。 (2)运用小波分析方法能较好地研究江西省食物生产周期性变化规律。小波分析表明,单位耕地食物产量、粮食产量与食物总量变化呈高度正相关,其波动周期具有较好的同步性。1949~2004年江西食物总量变化存在10年、24年和34年的主要周期,以34年的周期性振荡最强,大(34年)、中(24年)、小(10年)特征时间尺度的小波系数从2000年均开始下降,说明江西近年食物总量进入了减产期。面对大、中、小振荡周期同步下降时,应特别引起注意,要更加重视食物生产,在制度安排上要充分调动社会的食物生产积极性,保障食物生产投入,增加技术储备,加大技术推广力度,适当增加储备,提高食物调控能力。 (3)江西食物波动指数与全要素相对生产率(TFRP)之间关系较为密切,且表现为生产要素配置合理,全要素相对生产率(TFRP)较高时食物波动平稳或食物波动呈较大正波动;但全要素相对生产率(TFRP)偏低时食物波动往往呈较大负波动。同时,江西食物生产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保障度,食物生产总量与食物生产要素保障度呈现高度正相关(γ=0.922)。由此可以推断,食物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机制是:食物生产要素保障度→食物生产效率(TFRP)→食物稳定性→食物总量→食物持续稳定增长。所以要保证食物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增加生产要素投入,以提高食物生产要素保障度,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努力提高食物生产效率。 (4)江西食物生产要素驱动因子分析表明,化肥用量、灌溉面积、种植面积、资金投入、机械动力、森林覆盖率、农产品价格指数等可视为食物生产正向强驱动因子:而恩格尔系数(因子载荷为-0.744)应视为食物生产逆向强驱动因子,恩格尔系数越高,食物性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导致食物生产供应压力大、食物生产投入欠保障。水土流失面积、成灾面积与灾情因子呈现高度正相关,而劳动力与灾情因子存在高度负相关,也就是说通过人们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食物生产的自然灾害可以进行适当防控,通过防控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江西自然灾害因子分析表明,洪涝灾害面积z<,1>、低温灾害面积z<,4>、洪涝绝收面积z<,5>和低温绝收面积z<,8>是导致自然灾害的强驱动因子,干旱灾害面积z<,2>、干旱绝收面积z<,6>、风雹灾害面积z<,3>和风雹绝收面积z<,7>是导致自然灾害的次强驱动因子。 (5)可持续食物安全评价结果表明,1978~1997年江西可持续食物安全度呈逐步提高态势,1998年因遭受特大洪灾,致使该年食物安全度下降幅度较大,但仍属安全水平;1999年可持续食物安全度迅速回升,但自1999年后可持续食物安全度一直下滑,2003年跌至0.7972,安全度下降为较安全水平,可持续食物安全出现了较大的隐患,应引起高度重视。江西食物保障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安全水平偏低,是可持续食物安全的薄弱环节;食物生产因子、资源禀赋因子和气候因子安全水平较高,对食物安全较有保障;可持续环境因子的安全水平正逐步加强,有利于提高可持续食物安全度。通过食物安全预测,按近期江西省食物种植面积比例(75.1%),最高复种指数(262.7%)计算,2020年江西食物生产可能处于不安全状态。要解决食物安全问题,入、p组合在仅使用预测耕地的情况下以82%/279.6%、83%/276.2%较为适宜;在开发5%非耕地面积替代食物的情况下以79%/275.7%、80%/272.2%较为适宜;在开发10%非耕地面积替代食物的情况下以76%/271.5%、77%/268%较为适宜。通过研究基本摸清了江西食物时空波动特征、食物波动周期变化规律、食物波动与生产要素及全要素相对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将食物生产效率与可持续食物安全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在凸显食物安全的基础上,强调食物生产效率、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有利于保障可持续食物安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