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与实施保障研究
【6h】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与实施保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

1.7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7.1 研究主要创新

1.7.2 研究存在不足

2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与实施保障研究文献综述

2.1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理论研究

2.1.1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内涵研究

2.1.2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理论分析

2.2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方法研究

2.3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实践研究

2.4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研究

3 国际上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与实施保障:借鉴与思考

3.1 国际上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基本做法

3.2 国际上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的基本做法

3.3 国际上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的经验借鉴

4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与实施保障研究的理论支撑

4.1 人地协调理论

4.2 城乡统筹理论

4.3 公共管理理论

4.4 系统控制理论

4.5 生态学理论

5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与路径分析

5.1 规划实施评价的目的

5.1.1 检查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5.1.2 促进规划的有效实施

5.1.3 改进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管理

5.2 规划实施评价的任务

5.2.1 分析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5.2.2 评价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程度

5.2.3 评价规划实施措施的落实情况

5.2.4 评价规划产生的社会影响

5.2.5 总结规划实施的成效和不足

5.3 规划实施评价的原则

5.3.1 客观性原则

5.3.2 历史性原则

5.3.3 建设性原则

5.3.4 参与性原则

5.3.5 成本划算原则

5.4 规划实施评价的内容

5.4.1 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评价

5.4.2 规划指标实现程度的评价

5.4.3 规划措施执行效果的评价

5.4.4 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评价

5.4.5 规划实施土地整治的评价

5.4.6 规划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的评价

5.4.7 规划实施的总体评判

6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6.1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问题的提出

6.2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6.2.1 评价指标完全性原则

6.2.2 评价指标系统性原则

6.2.3 评价指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兼顾原则

6.2.4 评价指标的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原则

6.2.5 评价指标相对独立性原则

6.3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6.4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6.5 常用指标含义和计算公式

6.5.1 土地利用程度评价指标

6.5.2 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指标

6.5.3 土地利用产量(产值)

6.6 规划实施评价的方法

6.6.1 常用的评价方法

6.6.2 综合的评价方法

6.6.3 动态的评价方法

7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及其战略导向分析

7.1 规划实施保障内涵的界定

7.2 规划实施保障目的和任务

7.2.1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的目的

7.2.2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的任务

7.3 规划实施保障的战略选择

7.3.1 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划管理

7.3.2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

7.3.3 明确不同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的定位

7.3.4 注重“三规”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7.3.5 规划实施保障理念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7.4 规划实施保障的五大原则

7.4.1 深入研究市场运行规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7.4.2 统筹安排,综合协调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工作

7.4.3 加强行政透明度,完善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机制

7.4.4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要体现效率

7.4.5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7.5 规划实施保障的四大关系

7.5.1 处理好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之间的关系

7.5.2 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之间的关系

7.5.3 处理好服务与制约之间的关系

7.5.4 处理好规划控制的刚性与动态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7.6 规划实施保障的方法创新

7.6.1 以人本理念为思路,体现公开性、参与性、服务性

7.6.2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7.6.3 以系统体系为框架,形成职能全覆盖,过程全贯穿

8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框架体系构建

8.1 框架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8.2 框架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8.3 框架体系构建的重点

8.4 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框架体系构建

8.5 实施保障制度框架体系解析

9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的法律机制研究

9.1 法制保障的作用

9.2 法制保障的层次

9.3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法理分析

9.3.1 规划实施的法学内涵

9.3.2 规划实施保障立法体系的构成

9.4 加快土地利用规划立法的动因

9.4.1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需要

9.4.2 完善法律体系的需要

9.4.3 提升规划“龙头”法律地位的需要

9.4.4 依法推进第三轮规划和遏止违法用地的需要

9.4.5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推动我国规划法治化的需要

9.5 土地利用规划立法的导向选择

9.6 土地利用规划立法体系的框架

9.7 两点基本思考

9.7.1 关于规划立法的名称问题

9.7.2 关于与相关法律的关系问题

10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的经济制约机制研究

10.1 经济保障机制的作用与方式

10.2 经济保障机制的成效与问题

10.3 规划实施的权益调整机制

10.3.1 土地整治实施中的权益调整概况

10.3.2 权益调整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0.3.3 规划实施中的权益调整机制创新

10.4 规划实施的权益维护机制

10.4.1 权益维护现状

10.4.2 权益维护中的问题

10.4.3 规划实施中的权益维护机制创新

10.5 规划实施的经济激励机制

10.5.1 激励机制的内涵

10.5.2 规划实施中的激励不足现象

10.5.3 规划实施中的激励措施创新

10.6 规划实施的经济制约机制创新

10.6.1 新增费资金运用保障机制

10.6.2 “增减挂”资金运作措施

10.6.3 加强规划统筹,有效聚合资金

10.6.4 试点推进规划实施的市场化建设

11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的行政管理机制研究

11.1 内涵的界定

11.2 规划许可制度

11.2.1 许可制度的概念

11.2.2 规划许可制度的国际做法

11.2.3 规划许可制度的实施措施

11.3 规划公告制度

11.3.1 规划公告制度特点和功能

11.3.2 规划实施管理公告制度的内容

11.3.3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的公告途径

11.4 规划程序控制制度

11.4.1 规划程序控制的意义

11.4.2 规划程序控制的步骤

11.5 其它行政保障制度

11.5.1 土地开发利用年度计划

11.5.2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业务能力建设

11.5.3 规划实施机构建设

12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的社会监督机制研究

12.1 规划专家和专业机构辅助机制

12.2 媒体、网络、非政府组织等多元化监督机制

12.3 规划实施资金监管机制

12.3.1 建立专门的项目预算审查机构,强化预算约束力

12.3.2 建立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审计制度

12.4 规划实施的第三方监理

12.5 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

12.5.1 公众参与的内涵界定

12.5.2 公众参与制度的构建

13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的技术支撑机制研究

13.1 规范和标准建立

13.1.1 建立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13.1.2 修订规划设计规范

13.1.3 编制规划项目竣工验收标准

13.1.4 其他配套标准和规范

13.2 规划实施监测评价预警系统构建

13.2.1 系统目标

13.2.2 系统结构设计构想

13.3 规划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3.3.1 规划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背景

13.3.2 规划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

14 案例研究——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

14.1 淮北市土地利用概况

14.1.1 自然条件

14.1.2 社会经济条件

14.1.3 淮北市土地利用现状

14.1.4 淮北市土地利用特点及主要问题

14.2 淮北市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实施评价

14.2.1 淮北市上一轮规划的成效

14.2.2 淮北市上一轮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4.2.3 淮北市上一轮规划对本轮规划的借鉴

14.3 淮北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实施机制

14.3.1 理顺上下级和部门间关系,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体系

14.3.2 完善制度,强化行政管理职能

14.3.3 运用经济政策,促进规划实施

14.3.4 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加快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

14.3.5 完善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

1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5.1 研究结论

15.1.1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效果评价关系到规划实施中的目标纠偏反馈和效果跟进

15.1.2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立足于控制性指标和非控制性指标等四方面的指标体系

15.1.3 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框架包括法律、行政、经济、社会与科技等5方面支撑

15.1.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需要十个方面切实可行政策措施

15.2 政策建议

15.2.1 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立法,健全规划实施保障制度

15.2.2 实施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制度,规范规划权属调整机制

15.2.3 完善规划实施效果评价制度,推进区域性整体规划

15.2.4 创新规划利益补偿机制,逐步推行规划市场化建设

15.2.5 强化公众参与和监管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规划也只有通过实施才能体现其自身作用和价值的大小。规划实施的科学评价与合理保障是规划有效落实的关键。为保证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任务的科学实施,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在引导和调控土地资源配置中所起的作用,协调好土地利用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解决人口增长、经济建设与土地资源利用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必须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科学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规划实施评价与规划实施保障是紧密相联的,规划实施评价是衡量规划实施效果的基础,而规划实施保障是提升规划实施效果的前提。
   本论文选择以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与实施保障为题进行研究,共有六部分组成,即导论篇、基础研究支撑篇、规划实施评价篇、规划实施保障篇、案例篇、结论篇。
   首先,论文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进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和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其次,论文在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介绍国际上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与实施保障的经验,归纳总结国际上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与管理的类型,提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与保障经验的国际借鉴。论文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研究的理论支撑,即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评价与保障的人地协调理论、城乡统筹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系统控制理论、生态学理论。
   然后,论文探讨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思路与路径。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目的和任务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原则,提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方法,明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地设计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并就规划实施管理的动态评价,土地整治项目的农用地质量、产能、生态评价和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的评价进行了分析。
   其后,论文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战略导向,界定了规划实施保障内涵,就规划实施保障的目的和任务、战略和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构建。首先构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框架体系,然后就规划实施的法律保障机制、经济制约机制、行政管理机制、社会监督机制、技术支撑机制分别进行了详细研究。(1)规划实施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应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剖析了法制保障的作用、保障的层次,进行规划实施保障的法理分析,提出土地规划立法的导向,构建土地规划法律框架;(2)规划实施的经济制约机制研究:分析了经济保障机制的作用与方式,保障机制的成效与问题,从规划实施的权益调整机制、规划实施的权益维护机制、规划实施的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3)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机制研究:界定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机制内涵,对规划许可制度、规划公告制度、规划程序控制制度进行了探讨,并就其他行政保障制度,如土地开发利用年度计划、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业务能力建设和规划实施机构建设等进行了阐述;(4)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机制研究:主要从规划专家和专业机构辅助机制、规划实施资金监管机制、规划实施的第三方监理、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研究;(5)规划实施的技术支撑机制研究:就规划实施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监测评价预警系统构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系统建设三部分内容进行了探讨。
   接着,论文是案例研究,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对其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实施进行了评价,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实施机制的改进和完善进行了探讨。
   最后,是论文研究结论,对以上研究做了总结性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