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警用幼犬行为测试及早期培训技术研究
【6h】

警用幼犬行为测试及早期培训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汉对照词汇及缩略词

引言

第一章 幼犬的行为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1 幼犬神经系统的发育

2 幼犬的行为发育

2.1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

2.2 过渡期(Transitional period)

2.3 社会化期(Socialization period)

2.4 青年期(Juvenile period)

3 影响幼犬行为发育的因素

3.1 遗传

3.2 临产期状况

3.3 母犬

3.4 关禁

3.5 隔离

3.6 营养与饲料

3.7 疾病

3.8 环境多样性

3.9 培训

3.10 其他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幼犬的行为测试技术研究

1 幼犬行为测试的基础

1.1 行为的一致性

1.2 行为的遗传性

1.3 行为发育的相关性

2 幼犬行为测试的用途

2.1 工作犬挑选和种犬评价

2.2 宠物犬和辅助治疗犬挑选

2.3 犬的行为问题预测

2.4 动物福利评估

2.5 动物行为学研究

3 行为测试的方法

3.1 成套测试

3.2 单犬评定

3.3 犬种专家评定

3.4 观察测试

4 行为测试方案的设计

4.1 测试目的与内容

4.2 行为测试的标准化

4.3 行为测试的信度

4.4 行为测试的效度

4.5 行为测试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工作犬幼犬的早期培训技术研究

1 幼犬的淘汰原因

1.1 行为方面

1.2 体质方面

1.3 其他

2 影响幼犬投训的因素

2.1 遗传因素

2.2 环境因素

2.3 其他因素

3 幼犬培训的目标

4 幼犬早期培训技术

4.1 胎教

4.2 早期神经刺激

4.3 社会化培训

4.4 丰富经验培训

5 早期培训与行为问题

6 幼犬培训管理

6.1 犬场内培训

6.2 社会化训养

6.3 幼犬社会化课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警用幼犬的淘汰原因及影响投训的因素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幼犬淘汰原因

2.2 影响幼犬投训的因素

2.3 父母效应

2.4 遗传力估计

3 讨论

3.1 幼犬淘汰原因

3.2 影响幼犬投训的因素

3.3 父母效应及遗传力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哺乳期幼犬的行为及其社会化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母犬的行为

2.2 幼犬的行为

2.3 与人的接触

2.4 幼犬体重的增长

3 讨论

3.1 母犬的行为

3.2 幼犬的行为

3.3 母仔关系

3.4 人犬关系

3.5 体重的增长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幼犬断奶后生长曲线与发育阶段划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测定方法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累积生长分析

2.2 生长曲线的拟合

2.3 生长阶段划分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警用幼犬的行为测试方法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其饲养管理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测试方案的检验

2.2 品种、性别等对行为测试成绩的影响

3 讨论

3.1 有效性与可靠性

3.2 影响因素

3.3 可操作性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幼犬衔取欲的发育与培训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方法

1.3 行为测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幼犬衔取行为的发育

2.2 玩具的培训效果

2.3 衔取游戏的培训效果

3 讨论

3.1 幼犬衔取行为的发育

3.2 玩具环境中幼犬的行为

3.3 幼犬偏爱的玩具

3.4 玩具与游戏的培训效果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警用幼犬的早期培训程序及其培训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幼犬早期培训程序

1.2 实验动物

1.3 培训程序的实施

1.4 行为测试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早期培训效果

2.2 品种、性别和窝仔数效应

3 小结与讨论

3.1 早期培训显著提高幼犬的衔取欲

3.2 早期培训显著增强幼犬的依恋性

3.3 早期培训显著增强幼犬的活泼性

3.4 早期培训显著增强幼犬的胆量

3.5 早期培训提高幼犬的综合品质

3.6 幼犬的行为测试成绩受品种等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本文创新点

附录一 警用幼犬的行为测试方案

附录二 警用幼犬的早期培训程序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3月龄前的幼犬,是犬良好行为特性形成最为关键和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警犬的依恋性、兴奋性、胆量、衔取欲等警用行为特性,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这一阶段的锻炼与培养。这对于专以培养警用训练犬为目标的幼犬培训工作尤为重要。然而国内的警用幼犬培训一般2月龄后才开始,几乎完全忽视了2月龄之前的培训,而实际上也缺乏有效的培训方法。为建立有效的警用幼犬培训方法,改进幼犬品质,提高警犬繁育的整体效益,我们开展了警用幼犬的行为测试及早期培训技术研究。
   本研究的试验犬全部来自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品种有德国牧羊犬(GermanShepherd Dog,GSD)、拉布拉多犬(Labrador Retriever,LR)和英国史宾格犬(EnglishSpringer Spaniel,ESS)。试验幼犬全为进口种犬或纯繁一代种犬的后代,基础日粮为自产“福斯”牌膨化颗粒饲料。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幼犬的淘汰原因及影响幼犬投训的因素分析
   根据2000~2007年繁育的2284头(其中:GSD980头、LR783头、ESS521头)2月龄幼犬、1992头(其中:GSD884头、LR696头、ESS412头)6月龄幼犬的培训考核记录,对幼犬的淘汰原因及影响幼犬投训的遗传与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月龄和6月龄幼犬的淘汰率分别为0.88%和9.49%;6月龄幼犬最主要的淘汰原因是不衔取或衔取欲低(60.11%),其次是胆小(16.85%);性别、2月龄窝仔数和训养方式对6月龄幼犬的投训率影响不显著(P>0.05),品种、母亲年龄、出生季节和父母对幼犬投训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拉布拉多犬和英国史宾格犬的投训率显著高于德国牧羊犬,母犬1.5岁前产的幼犬和秋季出生的幼犬投训率最低;德国牧羊犬和拉布拉多犬幼犬的投训率、衔取欲和胆小3个性状的遗传力达中等以上水平,而英国史宾格犬较低。表明,幼犬的早期培训及犬的选育应以提高其衔取欲和胆量为重点。
   2.幼犬早期行为的观察及生长发育阶段的划分
   (1)哺乳期幼犬的行为及其社会化观察
   为了解大型犬场幼犬早期的培训状况,对常规管理下的2窝1~45日龄拉布拉多犬幼犬进行全天24小时的视频监控,分析哺乳期内幼犬、母犬及饲养者的行为和相互间发生的行为。调查发现,幼犬早期的行为主要是吮乳与睡眠,其每天出现的频率与所耗时间随日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幼犬间和母仔相互间行为随日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幼犬在整个哺乳期内无任何培训,与人类的接触时间很少。表明现有的饲养管理模式可能不利于幼犬的社会化,应加强犬与人类的接触,增加其环境的多样性。
   (2)幼犬衔取行为的发育观察
   为探索幼犬衔取欲的早期培训方法,分别选择父母衔取欲正常的德国牧羊犬、拉布拉多犬和英国史宾格犬幼犬各1窝,从中随机选择4头幼犬,于20日龄开始每1~2天用纱手套、小橡皮球或软质布球等玩具测试幼犬的衔取反应。观察发现,幼犬出现衔取行为的时间平均在32日龄,出现拔河游戏、追逐小球、衔取小球、衔回小球行为分别在34、36、37和40日龄后,其中“拔河游戏”的出现时间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行为品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幼犬的衔取培训可在1月龄后开始。
   (3)幼犬断奶后的生长曲线与发育阶段划分为了解幼犬行为发育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根据1.5~12月龄德国牧羊犬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荐高、胸深、管围和头长的逐月累积生长,以Gompertz模型拟合幼犬的生长曲线,以有序样本聚类分析结合行为发育对幼犬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划分。结果发现:幼犬12月龄前各体型性状持续生长;Gompertz模型适于拟合各性状生长曲线,拟合度(R2)为0.971~0.998;各体尺性状的拐点值均小于其2月龄均值,拐点月龄均早于1.5月龄,而体重的拐点值和拐点月龄则分别处于2~4月龄均值和3~4月龄之间;持续生长期表现为体重>胸围>体长>胸深>体高>荐高>头长>管围;幼犬的生长发育可划分为4个阶段:1.5~2月龄、2~3月龄、3~6月龄和6~12月龄。表明,2月龄前的幼犬与其他时期的幼犬明显不同,不但行为发育急剧,体尺、体重增长也十分迅速。
   3.警用幼犬的行为测试方法研究
   为客观评价警用幼犬的品质,深入研究犬的行为及幼犬培训技术,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长期警犬工作经验,按标准化要求拟订一套含12项测试内容(子测试)的幼犬行为测试方案,并用47头2月龄幼犬(GSD:26头,ESS:21头)进行检验性测试。测试结果先应用项目分析检验子测试鉴别度,剔除鉴别度不高的子测试;再以主成分分析结合正交旋转法作探索性因子分析,分析调整后测试方案的结构效度;用Cronbach'sα系数检验同质信度,以两次测试成绩的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检验其重测信度,用方差分析检验性别、品种等因素对测试成绩的影响;最后根据被试幼犬6月龄时的投训情况检验其预测效度。
   分析结果显示,测试方案中有11项子测试达到要求,“稳定性”由于区分效度较低被剔除;调整后包含11项子测试的新测试方案主要包含2个因子——“衔取”因子和“社会化”因子,分别解释总变异的40.70%和14.11%;“衔取”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和折半信度分别为0.910和0.850,“社会化”因子分别为0.512和0.110,整个测试方案则分别为0.825和0.712,均达到了量表的一般要求;每项子测试的重测信度均大于0.300,其中有5项达显著水平(P<0.05);测试总成绩和其中5项子测试的成绩与6月龄幼犬的投训与否呈显著相关(P<0.05);品种、性别对部分子测试具有显著影响,但窝仔数影响均不显著(P>0.05)。表明本测试方案经优化后具有良好的同质信度、区分效度、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4.幼犬衔取欲的早期培训试验
   衔取欲低是幼犬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幼犬的衔取欲是幼犬早期培训的重要目标。本试验主要探索玩具和玩具+衔取游戏对早期幼犬衔取行为发育的影响。试验1(玩具):选择德国牧羊犬幼犬1窝、英国史宾格犬幼犬2窝,30日龄时每窝幼犬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试验。试验组提供毛巾、纱手套、布质球、小木棒、网球等多种玩具供幼犬自由衔取或游戏,每周至少5天,每次30~45分钟。试验2(玩具+衔取游戏):选择英国史宾格犬2窝幼犬,试验开始时间与分组方法同试验1,试验组除提供与试验1相同玩具外,试验人员同时与幼犬进行衔取游戏,每次时间10~30分钟,每周至少5天。试验至幼犬2月龄时进行行为测试。
   结果显示,仅向幼犬提供玩具对2月龄行为测试成绩无显著影响(P>0.05),但提供玩具并与之进行衔取游戏具有显著作用,其中“衔取”、“占有欲”、“持久性”、“拔河测试”等衔取类项目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奇异声响”、“被动状态”、“活泼性”、“机械玩具”等与衔取行为无关的项目测试成绩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早期提供玩具并结合衔取游戏进行培训,有助于提高幼犬衔取欲,而且由于增加了与人类的接触也提高了幼犬的胆量与兴奋性。
   5.幼犬早期培训程序的制订及其应用效果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拟订《警用幼犬的早期培训程序》。培训程序以幼犬早期的行为发育规律为基础,规定了早期培训的一般原则,并以周为周期列出幼犬新生儿期、过渡期和社会化期应采取的具体培训技术。培训内容侧重于衔取欲的培养、与人依恋性的建立以及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目标主要是胆大、衔取欲强和良好的依恋性;器具要求不高,操作简单,工作量小,可与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相结合。
   为验证培训程序的实际培训效果,选择德国牧羊犬3窝,英国史宾格犬5窝共54头幼犬,每窝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于5~7日龄开始进行对比培训试验,2月龄时按《警用幼犬的行为测试方案》(基于前期研究制订的一个扩展的标准化测试方案)作行为测试。结果发现,在20项行为测试中,试验组有11项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幼犬的衔取欲、依恋性、活泼性和胆量显著增强;6月龄时试验组的投训率(82.76%)也较对照组(66.67%)高(P>0.05)。表明,《警用幼犬的早期培训程序》培训效果良好,能显著提高幼犬的衔取欲、依恋性、活泼性、胆量,改善幼犬的综合品质,提高幼犬投训率,建议在警犬繁育工作中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