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江苏省农村个人信用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主成分LOGISTIC方法
【6h】

江苏省农村个人信用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主成分LOGISTIC方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理论基础

2.1.1 信息经济学

2.1.2 有效市场假说

2.1.3 逆向选择

2.1.4 道德风险

2.1.5 寻租

2.2 相关概念及现状

2.2.1 信用及个人信用

2.2.2 信用体系及农村个人信用体系

2.2.3 江苏省农村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第三章 模型设定、数据的来源及样本信用特征

3.1 模型设定

3.1.1 主成分logistic的原理和方法

3.1.2 主成分Logistic回归模型的具体步骤

3.1.3 因变量和解释变量

3.2 数据来源以及样本信用特征

第四章 江苏省农村个人信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主成分分析

4.2 模型构建和检验

4.3 模型解释与应用

第五章 江苏省农村个人信用体系构建设想

5.1 江苏省农村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5.2 江苏省农村个人信用体系模式选择

5.3 宏观层面

5.3.1 政府与人民银行

5.3.2 社会专业机构

5.3.3 培养农村道德文化理念

5.4 微观层面

5.4.1 建立合理的农村个人信用评判标准体系

5.4.2 建立科学实用的农户信用档案

5.4.3 建立符合农户特点的信用评价标准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加快立法进程,为农村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6.2.2 强化政府、主管部门在构建农村信用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6.2.3 增强农户在构建农村个人信用体系中的信用自律意识

6.2.4 强化金融、信用中介机构在农户信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6.2.5 完善农户信用风险分散体

6.2.6 加快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向前推进,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资源的需求愈来愈迫切。然而,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各种弊端,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政府牵头、人民银行主导、各方共同参与下,各地正在大力建设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本文重点探讨东部较为发达的省江苏省在构建农村信用体系中的设想和模式选择。
   第1章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外、国内有关信用与信用体系的研究现状,对国内外有关信用与信用体系、农村信贷市场等方面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的回顾、评述以及总结。
   第2章阐述了信息经济学、有效市场假说、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寻租等理论,介绍了信用、个人信用等相关概念,并介绍了江苏省农村个人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第3章构建了基于主成分logistic回归的江苏省农村个人信用影响因素研究模型,说明了数据来源,并对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4章对江苏省农村个人信用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模型结果进行了检验和解释。实证结果显示:还款能力对借款人的信用具有较大的正向影响作用。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受还款意愿的较大影响。借款用途对判断个人信用具有正向重要作用。借款人贷款合同金额与担保人所担保的金额对个人信用具有负向作用,借款人贷款金额增加,风险越大。
   第5章指出了目前江苏省农村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江苏省农村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设想,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构建建议。
   第6章从五个方面提出完善江苏省农村个人信用体系的政策建议:加快立法进程、强化政府、主管部门在构建农村信用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增强农户信用自律意识、强化金融、信用中介机构在信用评级中的主体作用、完善农户信用风险分散体系以及加快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