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生长及粘蛋白muc2、muc5b基因表达的影响
【6h】

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生长及粘蛋白muc2、muc5b基因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粘蛋白的概述

1.1 粘蛋白的分类与分布

1.2 粘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2 鱼类粘蛋白的研究进展

2.1 粘液对鱼类的重要性

2.2 鱼类表皮粘液蛋白的研究

2.3 鱼类粘液蛋白的应用前景

3 团头鲂营养需求简述

3.1 团头鲂对蛋白质的需求

3.2 团头鲂对氨基酸的需求

3.3 团头鲂对脂肪的需求

3.4 团头鲂对维生素的需求

3.5 团头鲂对矿物质的需求

4 动物营养与鱼类应激和免疫

4.1 鱼类的应激

4.2 鱼类营养免疫

5 本试验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生长与形体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于方法

1.1 试验鱼和试验设计

1.2 饲养管理

1.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4 试验指标的测定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应激和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

1 材料于方法

1.1 试验鱼和试验设计

1.2 饲养管理

1.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2 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3 不同脂肪水平下团头鲂幼鱼对嗜水气单胞菌抗病力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粘蛋白muc2、muc5b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于方法

1.1 试验鱼和试验设计

1.2 饲养管理

1.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粘蛋白muc2、muc5b基因表达的影响

2.2 脂肪水平捕捞应激后团头鲂幼鱼表皮粘蛋白muc5b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试验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节饲料中豆油的添加量,制成脂肪水平分别为2.29%、4.29%、6.29%、8.29%、10.29%、12.29%的六种等氮等能试验日粮。选取480尾体重为(10.00±0.03)g的团头鲂,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组投喂一种试验日粮,饲养周期为8周。通过测定鱼体生长指标、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和表皮、肠道中粘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来评价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脂肪对团头鲂生长性能及粘液的影响。
  1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生长与形体指标的影响
  随着日粮中脂肪水平的增加,增重率(WG)、饵料系数(FCR)和肥满度(CF)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6.29%和8.29%脂肪组的WG显著大于其他试验组(P<0.05),8.29%脂肪组的CF显著大于其他试验组(P<0.05),除了与6.29%脂肪组相比,8.29%脂肪组的FCR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各组间存活率、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均无显著变化,只有8.29%脂肪组的HSI显著大于12.29%脂肪组(P<0.05)。以饵料系数(FCR)为判断依据,经折线模型性回归分析,团头鲂幼鱼日粮最佳脂肪水平为7.61%。
  2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应激和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
  为探讨日粮中不同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应激和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血清相关免疫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以及检测了捕捞应激后血清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养殖试验结束后,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实验鱼进行攻毒,并统计其在随后14天内的死亡率。结果显示:当饲料脂肪水平为12.29%时,血清皮质醇含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最高,显著大于低脂肪水平组(P<0.05),与饲料脂肪水平为10.29%试验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从2.29%升到8.29%,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活性呈上升趋势,且脂肪水平为8.29%试验组的活性显著大于脂肪水平为2.29%试验组;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最大活性出现在脂肪水平6.29%试验组,除脂肪水平为8.29%试验组外,其活性显著大于其他试验组;丙二醛的活性则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上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其活性在脂肪水平为6.29%试验组最小,显著低于脂肪水平2.29%和12.29%试验组。捕捞应激后,各组团头鲂血清中皮质醇含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应激后12h;脂肪水平为2.29%和10.29%试验组的皮质醇含量在应激后0-12 h内变化显著(P<0.05),在脂肪水平6.29%试验组变化不显著(P>0.05)。当脂肪水平为8.29%时,团头鲂鱼体的死亡率显著低于除脂肪水平为6.29%外的其他各试验组(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脂肪水平为6.29-8.29%时,团头鲂幼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病力最高。投喂脂肪水平过高或过低的饲料都会影响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抗应激及其非特异性免疫。
  3脂肪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粘蛋白muc2、muc5b基因表达的影响
  试验采用RT-PCR技术分别测定各试验组鱼肠道粘蛋白muc2和表皮粘蛋白muc5b的相对表达量,以及捕捞应激后表皮粘蛋白muc5b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增加,肠道粘蛋白muc2与表皮粘蛋白muc5b的表达量均呈现升高的趋势,其中,muc2的最大表达量出现在脂肪水平为12.29%试验组,显著大于其他试验组(P<0.05);muc5b的表达量在脂肪水平为8.29%试验组最大,除12.29%试验组外,显著大于其他试验组(P<0.05)。捕捞应激后,各试验组muc5b的表达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应激后12h基因表达值最大,脂肪水平为10.29%的试验组各时间段内表达量有显著变化(P<0.05),而脂肪水平为2.29%和6.29%的试验组各时间段内muc5b的表达量变化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高脂肪水平可以提高muc2、muc5b的表达量,捕捞应激会导致各试验组粘蛋白基因表达上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