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四倍体异育银鲫额外染色体组来源的鉴定
【6h】

四倍体异育银鲫额外染色体组来源的鉴定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综述

前言

1 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1.1 多倍体现象

1.2 鱼类多倍体育种

2 银鲫的生殖方式与倍性研究

2.1 银鲫的分类学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2.2 雌核生殖及银鲫发育生物学

2.3 银鲫的多倍化

3 微卫星标记(SSR)

4 内转录间隔序列(ITS)

4.1 ITS的组成

4.2 ITS的研究运用

5 目的及育种意义

第二章 异育银鲫四倍体染色体组来源的SSR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基因组DNA的提取

1.3 PCR扩增

1.4 微卫星引物

1.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6 聚丙烯酰胺凝胶PCR产物纯化回收

1.7 PCR产物的连接反应

1.8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9 转化

1.10 测序鉴定

2 结果

2.1 引筛选结果与分析

2.2 微卫星测序结果的分析

第三章 异育银鲫四倍体ITS序列的克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基因组DNA的提取

1.3 PCR扩增

1.4 ITS1引物设计合成

1.5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6 PCR产物的切胶回收

1.7 PCR产物的连接反应

1.8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9 转化

1.10 测序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3 综合讨论

3.1 异育银鲫四倍体额外染色体的来源

3.2 银鲫的生殖方式与多倍体发生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鲫是一种经济效益高的淡水养殖品种,我国主要养殖的鲫鱼多为三倍体,如彭泽鲫、异育银鲫等,自然界中仅有少数四倍体鲫存在。我们在三倍体异育银鲫选育工作中,发现一种具有显著生长优势的异育银鲫,对其进行连续六代的系统选育,已得到具有稳定形态特征新品种,经倍性分析和DNA含量检测证明选育异育银鲫是染色体数为208条的四倍体鲫。然而,目前对于这种四倍体银鲫的形成机制以及它额外染色体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是由于染色体加倍而来还是外源染色体的整合需要确切的证据。本实验主要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新选育异育银鲫四倍体染色体来源进行鉴定,其鉴定方法及结果如下:
  1、微卫星DNA(SSR),是一种可作为跟踪鉴定亲本、子代中等位基因传递的理想分子标记。本实验选用98对鲤微卫星引物和20对鲫微卫星引物,检测三倍体鲫、四倍体异育银鲫和鲤,筛选出只在四倍体异育银鲫中和鲤有相同大小特异条带的引物有9对。对这些引物扩增后的部分条带进行测序,经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在四倍体银鲫和鲤鱼中的特异片段几乎相同,大部分相似度高达99%、100%。在其中的3个微卫星位点对这三种鱼相同大小条带进行测序结果比对,结果也显示四倍体异育银鲫与鲤的相似度高于三倍体鲫。由此可说明异育银鲫四倍体中额外的染色体极可能来源于鲤。
  2、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通常用来区分种和研究种群间关系,以及用于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本实验分离了20个选育四倍体异育银鲫的ITS1、ITS2区序列,每个样品ITS1、ITS2区分别测序3次,结果显示,所测20个样品中的60个ITS1区扩增序列有两种类型,长度为364bp的鲫鱼型和长度为395bp的鲤鱼型,其中的5个鲫鱼型ITS1序列分别存在于5个样品中,出现几率为8.3%,其余的55个序列为鲤鱼型,出现几率为91.7%;而ITS2区的60扩增序列长度一致,均为513bp的鲤鱼型。由此可表明异育银鲫四倍体在ITS1这个位点混入了鲤鱼的基因,初步证明了异育银鲫四倍体额外的染色体来源于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