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胁迫的生理响应
【6h】

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胁迫的生理响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鱼类养殖中的理化因子

1.1 温度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1.2 溶解氧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1.3 pH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1.4 盐度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1.5 氨氮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1.6 亚硝酸盐氮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2 氨氮的产生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2.1 其它水环境因子对非离子氨和离子氨含量的影响

2.2 氨氮胁迫对鱼类的生长和摄食的影响

2.3 氨氮胁迫对鱼类组织器官结构的影响

2.4 氨氮胁迫对鱼类血液指标的影响

2.5 氨氮胁迫对鱼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2.6 氨氮毒性的本质

2.7 氨氮的解毒机制

3 亚硝酸盐氦的产生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3.1 亚硝酸盐氮对鱼类离子调控的影响

3.2 亚硝酸盐氮对鱼类组织器官结构的影响

3.3 亚硝酸盐氦对鱼类免疫性能的影响

3.4 亚硝酸盐氮对鱼类血液指标的影响

3.5 亚硝酸盐氮的吸收机制

3.6 亚硝酸盐氮的解毒机制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鱼及投喂方式

1.2 氨氮胁迫浓度梯度的设置

1.3 饲养管理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尼罗罗非鱼的中毒症状及其死亡率

2.2 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生长指标的影响

2.3 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血液常规参数的影响

2.4 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血清生化代谢、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2.5 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肝脏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毒性效应、死亡率及生长的影响

3.2 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血液常规参数的影响

3.3 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血清生化代谢、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3.4 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肝脏酶活性的影响

第三章 亚硝酸盐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理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用鱼

1.2 实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及处理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亚硝酸盐氮对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液常规参数的影响

2.2 亚硝酸盐氮对罗非鱼幼鱼血清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2.3 亚硝酸盐氮对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亚硝酸盐氮对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液常规参数的影响

3.2 亚硝酸盐氮对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清电解质浓度的影响

3.3 亚硝酸盐氮对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罗非鱼是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出口型鱼类,在高密度精养过程中常常会面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胁迫而产生应激反应。本研究通过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尼罗罗非鱼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初步探讨了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尼罗罗非鱼的生理响应。
  1.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以尼罗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按照等对数间距设置7个氨氮浓度梯度组开展尼罗罗非鱼幼鱼的氨氮急性毒性效应研究。研究发现总氨氮对尼罗罗非鱼的96h LC50为139.7 mg/L,尼罗罗非鱼在高浓度氨氮胁迫下中毒症状明显,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尼罗罗非鱼的死亡率迅速升高,甚至出现全部死亡,即尼罗罗非鱼幼鱼的存活率与氨氮浓度、中毒时间呈现负相关;此外在养殖水体中设置0 mg/L(对照组)、3.49mg/L(A1处理组)、6.99 mg/L(A2处理组)、13.97 mg/L(A3处理组)和27.94 mg/L(A4处理组)共5个氨氮胁迫浓度,饱食投喂30 d后,测定尼罗罗非鱼的生长、血液常规参数及肝脏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研究发现长期氨氮胁迫下,尼罗罗非鱼的体表黏液增多,游泳缓慢,各鳍条出现缺损,胸鳍基部有充血现象,有的死亡个体尾部溃烂,鳃部充血,解剖发现肠道内食物很少,肝脏发白,其中以A4处理组尼罗罗非鱼的症状最明显。随着养殖水体中氨氮胁迫浓度的升高,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呈下降趋势,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降幅为8.98%~15.50%),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也有所下降(降幅为5.80%~12.06%)。氨氮胁迫30 d后A4组幼鱼血清AK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A2、 A3、A4三个处理组中S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4组幼鱼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ALT和AST活力在A3、A4处理组下显著低于对照组。在肝脏酶活性方面,经氨氮胁迫30 d后,尼罗罗非鱼的肝脏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谷丙转氨酶(GP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血液常规参数、血清生化代谢、免疫相关指标和肝脏酶活性有明显影响,鱼体的免疫能力、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在日常养殖生产中,必须密切关注池塘水体氨氮的变化,降低氨氮胁迫对罗非鱼的毒副作用。
  2.亚硝酸盐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理功能的影响
  以尼罗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空白对照、1mg/L、2 mg/L、4 mg/L,8 mg/L),研究亚硝酸盐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液常规参数和血清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鱼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呈现随亚硝酸盐氮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白细胞数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亚硝酸盐氮胁迫7d后,随着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升高,尼罗罗非鱼幼鱼血清中的Na+和Cl-浓度均有下降趋势,其中4和8 mg/L亚硝酸盐氮实验组的Na+和Cl-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血清中K+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尼罗罗非鱼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呈现出降低趋势,其中亚硝酸盐氮浓度为4和8 mg/L实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血糖含量随着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研究表明,短期亚硝酸盐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血液常规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有明显影响,鱼体的免疫能力和抗应激能力下降。在日常养殖生产中,需要密切关注池塘亚硝酸盐氮的变化,降低亚硝酸盐氮胁迫对鱼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