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脲铵混合氮肥对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6h】

脲铵混合氮肥对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2 氮肥研究进展

2.1 我国氮肥应用现状

2.2 造成我国农田中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

2.3 氮肥的不合理应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4 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途径

2.5 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 新型肥料—脲铵氮肥

3.1 脲铵氮肥的定义

3.2 脲铵氮肥的增效机理

4 发展脲铵氮肥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4.1 选题意义

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脲铵氮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地点及土壤理化性质

1.3 供试作物

1.4 试验设计与处理

1.5 考察项目与样品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苗情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穗粒结构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水稻成熟期含氮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脲铵氮肥在小麦上应用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地点及土壤理化性质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 考察项目与样品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追施脲铵氮肥的经济产量表现

2.2 脲铵氮肥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

2.3 小麦对脲铵氮肥的表观吸收率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脲铵氮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地点及土壤理化性质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实施

1.4 考察项目与样品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玉米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脲铵氮肥是基于铵态和酰胺态两种形态氮素具有协同和互补效应而研发的,含混合氮素形态的新型氮肥品种,其推广应用对提高氮肥利用率及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有积极作用。鉴于目前尚缺乏施用脲铵氮肥对作物生长的效应评价研究,本文通过在江苏省扬中市、张家港市和邳州市分别开展的水稻、小麦和玉米等3种作物上的田间试验,研究了脲铵氮肥对主要粮食作物的增产增收效应,以期为该新型氮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施用脲铵氮肥对水稻分蘖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水稻移栽后20天时,脲铵氮肥处理的水稻发苗数为每公顷3.40×106,比等氮量尿素处理(2.84×106/hm2)每公顷增加发苗数5.6×105,增幅为19.7%;水稻收获时脲铵氮处理的有效穗为每公顷2.79×106,比等氮量尿素处理(2.52×106/hm2)每公顷增加有效穗数2.7×105,增幅为10.7%。脲铵氮肥与尿素相比,在等量氮肥水平下对产量有一定增产效果但差异不显著,施脲铵氮肥的水稻产量8591 kg/hm2,比等氮量条件下常规施肥区增产330 kg/hm2,增幅为3.8‰并且脲铵在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上有显著效果。
  (2)脲铵氮肥在碱性潮土上用于小麦全期追肥的肥效显著高于氯化铵、尿素和碳酸氢铵,N的当季吸收量和吸收率比氯化铵增加24.04 kg/hm2(增幅为12.83%),比施用尿素增加47.69 kg/hm2(增幅为25.44%),比施用碳酸氢铵增加76.26 kg/hm2(增幅为40.67%)。在酸性水稻土上施用脲铵氮肥的N吸收量比氯化铵减少9.08 kg/hm2(-4.84%),比尿素增加5.87 kg/hm2(增幅为3.13%),比碳酸氢铵增加34.83 kg/hm2(增幅为24.36%)。在碱性潮土上施用脲铵氮肥的小麦平均产量7494 kg/hm2,极显著地高于施用碳酸氢铵和尿素的处理,与单施粉状氯化铵相比虽有增产,但增产差异未达显著。在酸性水稻土上小麦产量虽比尿素、碳酸氢铵增产,但增产差异也不显著。
  (3)脲铵氮肥用于玉米的肥效显著好于氯化铵、尿素和碳酸氢铵,脲铵氮肥既有尿素的速效作用又解决了氯化铵不宜直接施用于农作物的问题,而且氯离子可有效地抑制铵态氮的硝化作用,减少氮的损失。脲铵氮肥能满足喜铵作物的需要。在等氮量情况下,脲铵氮肥对玉米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增大穗周长(14.5 cm)、减少秃尖(0.88cm),对玉米施用脲铵氮肥,比施用尿素增加产量73 kg/hm2,提高产量达1.6%。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