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淮安市饮用水源环境质量评价与保护对策
【6h】

淮安市饮用水源环境质量评价与保护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全国水资源现状

1.2饮用水源地保护意义

1.3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国内研究进展

1.3.2国外研究进展

1.4研究目的及意义

1.5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研究内容

1.5.2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2.1淮安市概况

2.1.1地理位置

2.1.2土壤植被状况

2.1.3气候特征

2.1.4水资源情况

2.2淮安市饮用水源概况

2.2.1淮安市饮用水源分布情况

2.2.2淮安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

2.2.3淮安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监管情况

2.3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2.3.1监测断面

2.3.2分析方法

2.3.3评价方法

2.3.4淮安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常规项目水质评价(2011-2015年)

2.3.5淮安市二河水源地月度水质评价(2015年)

2.3.6淮安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特定项目水质评价(2015年)

2.3.7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第三章淮安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结果

3.1淮安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常规项目水质评价结果(2011-2015年)

3.2淮安市二河水源地月度水质评价结果(2015年)

3.3淮安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特定项目水质评价结果(2015年)

3.4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趋势分析

3.5主要污染因子浓度变化趋势分析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淮安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影响因素分析

4.1水源地污染源调查

4.1.1调查范围及内容

4.1.2点源调查

4.1.3面源调查

4.1.4内源调查

4.2入河水质评价

4.3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4.4备用水源地水质调查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淮安市饮用水源保护措施与建议

5.1开展污染源整治

5.2完善环境监控体系

5.2.1水质自动监测

5.2.2视频在线监控

5.2.3水源地预警监测

5.3构建应急保障体系

5.3.1编制应急预案

5.3.2完善应急预案

5.3.3演练应急预案

5.3.4执行应急预案

5.4备用水源地建设

5.4.1京杭大运河和白马湖水源地

5.4.2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5.4.3备用水源地建设方面

5.5建设综合管理体系

5.6本章小结

第六章全文总结

6.1全文结论

6.2研究特色与不足

6.2.1研究特色

6.2.2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淮安市现有8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所以对淮安市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保护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2011年至2015年的8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数据,利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分析评价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以二河水源地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5年,淮安市各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综合污染指数涟水县取水口最高,盱眙取水口最低。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汞、总磷单因子污染指数较高。淮阴区取水口综合污染指数呈上升趋势,其他水源地变化不大。城南取水口石油类指标呈显著下降趋势,淮阴区取水口氨氮指标呈显著上升趋势。 二河水源地主要影响因素为上游洪泽湖来水以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本研究提出主要保护措施有: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环境整治、完善环境监控体系、构建应急保障体系、加快备用水源地建设、建设综合管理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