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村级互助资金与扶贫贴息贷款的减贫机制与效应比较研究--以宁夏为例
【6h】

村级互助资金与扶贫贴息贷款的减贫机制与效应比较研究--以宁夏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问题提出

1.2基本概念界定

1.2.1扶贫贴息贷款

1.2.2村级互助资金

1.2.3合作金融

1.2.4减贫效应

1.3研究目标与研究假说

1.3.1研究目标

1.3.2研究假说

1.4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安排

1.4.1研究内容

1.4.2论文结构安排

1.5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1.5.1研究方法

1.5.2数据来源

1.5.3技术路线

1.6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6.1可能的创新

1.6.2不足之处

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理论基础

2.1.1贫困成因理论

2.1.2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2.1.3金融约束理论

2.1.4金融减贫理论

2.2文献综述

2.2.1村级互助资金的相关研究

2.2.2扶贫贴息贷款的相关研究

2.2.3信贷约束与信贷配给的研究

2.2.4金融减贫的相关研究

2.2.5文献评述

第3章研究思路与全文分析框架

3.1贫困农户受到信贷约束可能的原因

3.1.1资本边际回报分析

3.1.2风险分析

3.1.3金融服务供给成本分析

3.2扶贫贴息贷款的目标瞄准分析

3.2.1 利率因素导致扶贫贴息贷款的目标偏移

3.2.2扶贫目标与盈利目标矛盾导致扶贫贴息贷款的目标偏移

3.3村级互助资金的目标瞄准分析

3.3.1 村级互助资金运用合作金融的制度优势瞄准贫困

3.3.2村级互助资金运用小额信贷的产品设计瞄准贫困

3.4村级互助资金对贫困农户生产投资和收入的影响机理

3.4.1 村级互助资金增加贫困农户的初始投资资本

3.4.2村级互助资金改变贫困农户的消费支出偏好

3.5扶贫项目政策效果检验标准

3.5.1 扶贫项目的覆盖面和可持续性

3.5.2扶贫政策取向对贫困程度的影响

3.6分析框架图

第4章扶贫贴息贷款与村级互助资金的运行现状

4.1贫困农户的信贷约束

4.1.1贫困农户的信贷约束程度

4.1.2贫困农户难以获得扶贫贴息贷款的原因

4.1.3不同经济发展下的贷款支持政策

4.2村级互助资金与扶贫贴息贷款的现状比较

4.2.1资金来源

4.2.2资金运用

4.2.3管理组织架构

4.2.4风险管理

4.2.5目标瞄准管理

4.3扶贫贴息贷款和村级互助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4.3.1 扶贫贴息贷款运行中存在问题

4.3.2村级互助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4.4本章小结

第5章村级互助资金与扶贫贴息贷款贫困瞄准实证分析

5.1描述性分析

5.1.1数据来源

5.1.2农户参与和使用村级互助资金程度的描述分析

5.1.3村级互助资金与扶贫贴息贷款覆盖面的比较分析

5.2实证分析

5.2.1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5.2.2实证结果分析

5.3本章小结

第6章村级互助资金对农户生产投资和收入的影响

6.1贫困农户的收入结构分析

6.2村级互助资金对农户生产投资和收入的影响分析:基于PSM方法

6.2.1数据来源、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6.2.2实证结果分析

6.3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使用村级互助资金投资效应差异的进一步分析

6.3.2变量选取与描述统计

6.3.3实证结果分析

6.4村级互助资金与产业结合:案例分析

6.4.1村级互助资金支持主导产业发展

6.4.2村级互助资金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6.5本章小结

第7章村级互助资金与扶贫贴息贷款动态减贫效果比较

7.1贫困程度的衡量

7.1.1贫困线的选择

7.1.2贫困指数的测算

7.2村级互助资金与扶贫贴息贷款对贫困程度的影响:VAR脉冲响应分析

7.2.1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7.2.2变量的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7.2.3实证结果分析

7.3稳健性检验:面板VAR脉冲响应分析

7.3.1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7.3.2脉冲响应分析

7.4本章小结

第8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研究结论

8.1.1与扶贫贴息贷款相比,村级互助资金的服务目标有一定的下沉

8.1.2村级互助资金增加了农户生产性投资规模,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

8.1.3与扶贫贴息贷款相比,村级互助资金在短期有一定的减贫效果

8.2政策建议

8.2.1进一步规范村级互助资金运行,并扩大其覆盖面

8.2.2加强与金融机构垂直链接,加大对村级互助资金的支持力度

8.2.3发挥村级互助资金的优势,为农户提供一些非金融服务

8.2.4进一步推动村级互助资金与优势特色产业结合

8.3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当前中国减贫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中国政府需要改变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来帮助更多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金融扶贫已成为国家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惠及贫困人口且实现财务可持续为目标的扶贫贴息贷款,是中国政府采用的一种重要的减贫政策和金融扶贫措施。近年来,扶贫贴息贷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非贫困农户、地方企业或开发项目成为信贷扶贫最大的获益者,而很多中低收入者、真正的贫困群体依然面临信贷约束,严重影响了金融扶贫的实践效果,使得众多学者对该项目的价值和有效性产生了质疑。部分学者指出扶贫贴息贷款的实施效果与其政策初衷严重偏离,未能完全起到缓解贫困作用。在上述背景下如何制定更科学的扶贫战略?如何更有效地发挥金融在扶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鉴于贫困农户长期受到正规信贷约束的现状,而现有的扶贫贴息贷款始终难以有效地发挥支农扶贫的作用。2006年财政部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发起设立带有扶贫性质的“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简称“互助资金或互助资金”),借鉴孟加拉国小额信贷模式,通过资金互助合作的形式向农户发放免财产抵押的小额贷款,以缓解贫困村、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难题(国务院扶贫办,2009)。成立互助资金的根本目的是增强贫困农户的发展能力以实现脱贫。作为一种新的减贫方式,互助资金的运行能否缓解贫困农户所受到的信贷约束?其减贫的机理和条件是什么?能否达到上述政策预期的减贫目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未来金融扶贫实践更好地识别和瞄准贫困,对当前制定精准的扶贫政策也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上述问题,本研究以宁夏为例,对互助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进行更全面、细致的调查,结合反贫困理论、金融减贫理论和合作金融理论,首先从理论层面比较互助资金与扶贫贴息贷款的减贫机制的差异;其次利用宁夏自治区区级和市级互助资金数据、扶贫贴息贷款数据和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互助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的减贫效果。全文共分为8章,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研究内容一:村级互助资金与扶贫贴息贷款的减贫机制比较分析 本部分首先剖析穷人信贷市场中的商业性金融失灵,扶贫贴息贷款目标偏移的原因,提出互助资金设立的理论逻辑;其次分析互助资金如何利用合作金融的制度优势和小额信贷的产品设计瞄准贫困目标,实现覆盖更多贫困户的目标;最后分析扶贫性质的互助资金通过增加贫困农户的初始投资资本、引导贫困农户改变消费支出偏好,支持贫困农户发展有特色产业支撑的农业生产投资,最终帮助贫困农户摆脱贫困陷阱,实现减贫目标。 研究内容二:村级互助资金与扶贫贴息贷款的贫困瞄准比较分析 本部分首先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互助资金与扶贫贴息贷款在增加贫困农户覆盖面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互助资金借款比率最高的是中等偏下收入组农户,扶贫贴息贷款比率最高的是中等收入组农户。其次,本文以宁夏11个县29个村庄492个农户作为研究样本,运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分析互助资金贫困瞄准的精准程度。研究发现,互助资金相比传统的扶贫贴息贷款而言,服务目标能够延伸到更为贫困的农户,扶贫效果更显著。(1)在参与使用互助资金的方程中控制其他变量后,农户人均纯收入显著影响互助资金的参与和使用,而且人均纯收入对农户参与和使用互助资金程度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成倒“U”型关系,人均纯收入在2600到2800之间的农户受益最多。(2)参与使用扶贫贴息贷款方程中,运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具备哪些家庭特征的农户更有可能参与使用扶贫贴息贷款。研究发现,人均纯收入对农户参与和使用扶贫贷款的影响也是非线性的且成倒“U”型关系,但是人均纯收入在4300到4500之间的农户受益最多。(3)总体来看,相比扶贫贴息贷款,互助资金的服务目标有所下沉,但是其排斥富裕农户的同时也未能覆盖最贫困的农户。这是由金融扶贫的“铁律”决定。金融扶贫要求偿还性,对那些缺乏发展生产能力的最贫困农户,应该由财政提供无偿援助,并且要提高贫困农户的发展能力,否则向其提供贷款也不能得到有效使用。 研究内容三:村级互助资金影响农户生产投资和收入的实证分析 本部分利用宁夏13个县37个贫困村655户农户的调研数据,通过构建PSM模型系统评估互助资金对农户家庭农业生产投资与收入的影响,同时有效地克服了自选择可能带来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互助资金增加农户生产投资的力度进而提高了贫困农户的收入水平。进一步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比较互助资金影响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生产投资效果,发现相比于非贫困户,贫困户获得互助资金后,农业生产投资效果的增加程度更为明显。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若互助资金能与特色产业相结合,将对农户生产投资和收入产生良性循环。 研究内容四:村级互助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的动态减贫效果比较分析 本部分研究首先基于《宁夏调查数据》和《宁夏统计年鉴》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收入分组的相关数据,运用世界银行Povcal软件测度宁夏农村家庭的贫困程度。其次,结合宁夏自治区区级层面的互助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数据,构建VAR模型比较扶贫贴息贷款和互助资金分别对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的影响。通过脉冲响应图发现,互助资金在短期对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有负向影响,而扶贫贴息贷款在短期有正向影响。但是两者在长期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进一步结合宁夏市级层面互助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数据面板数据,构建面板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比较互助资金与扶贫贴息贷款对农户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再次验证了上述的结果。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相比扶贫贴息贷款,互助资金在短期内实现了一定的减贫目标。互助资金能将服务人群延伸至更贫困的人群,对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的生产投资水平提高和收入增长有一定显著促进作用。但是两者长期的扶贫效果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也说明了信贷扶贫要达到一定的效果需要其他扶贫政策的配套实施。只要在贫困农户有发展能力和发展愿望的条件下,如果缺少生产投资资金,这是给予信贷支持,才能实现更显著的减贫效果。 基于以上结论,互助资金比扶贫贴息贷款在短期有较显著减贫效果,在扶贫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更多地发展互助资金来进一步提高减贫的效果。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进一步规范互助资金的运作,提高其贫困瞄准的精度;第二,在当前全国广泛开展金融扶贫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整合扶贫资金,扩大资金来源,充分发挥财政对金融扶贫资金的撬动和放大作用,引导贫困地区开展互助资金实践,发挥其缓解贫困人群资金压力、提高信贷可获得性的重要作用,解决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的资金不足问题;第三,鼓励互助资金平台创新金融服务,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以满足贫困人群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提高互助资金的减贫效果。此外,要充分考虑到贫困农户的需求特征,在为其提供必要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要适时地向这些群体输出包括创业技能辅导、农业农艺技术、生产资料、气象服务等在内的多元化服务,帮助穷困农户了解农产品市场的价格信息、扩宽其销售渠道,最终提高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实现脱贫致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