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串行RapidIO互连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h】

串行RapidIO互连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论文结构安排

2 RapidIO技术

2.1 RapidIO协议

2.1.1 逻辑层规范

2.1.2 传输层规范

2.1.3 物理层规范

2.2 RapidIO互连系统架构

2.2.1 MicroTCA架构

2.2.2 VPX架构

2.3 小结

3 基于RapidIO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硬件设计

3.1.1 系统架构

3.1.2 配置电路

3.1.3 光模块与高速收发器接口设计

3.1.4 电源设计

3.2 软件设计

3.2.1 FPGA逻辑功能概述

3.2.2 收发器复位时序

3.2.3 发送模块设计

3.2.4 接收模块设计

3.2.5 总控制模块设计

3.3 测试结果

4 基于VPX的RapidIO互连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VPX板卡设计方案

4.2 ADS5463硬件设计

4.2.1 模拟信号输入

4.2.2 时钟分配和输入

4.2.3 数字信号输出

4.2.4 电源供电及模数地的分割

4.3 Virtex-6 FPGA硬件设计

4.3.1 Virtex-6配置电路

4.3.2 以太网接口设计

4.3.3 高速串行口设计

4.3.4 DDR3接口设计

4.3.5 VPX板卡结构和插座

4.3.6 电源设计

4.4 TMS320C6678多核DSP硬件介绍

4.4.1 JTAG仿真接口

4.4.2 配置FPGA

4.4.3 时钟电路

4.4.4 高速串行接口

4.4.5 DDR3接口

4.4.6 电源设计

5 RapidIO互连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FPGA实现RapidIO端点

5.1.1 串行RapidIO核介绍

5.1.2 串行RapidIO核结构

5.1.3 对本地端点读内存

5.1.4 对本地端点写内存

5.1.5 对远端端点读内存

5.1.6 对远端端点写内存

5.1.7 门铃和消息传输

5.1.8 约束设置

5.1.9 Modelsim仿真

5.2 DSP实现RapidIO端点

5.2.1 SerDes宏配置

5.2.2 直接I/O操作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随着无线通信、视频处理和军事等领域对系统带宽的需求持续增长,新型的高速串行互连技术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并行总线。作为新型的高速串行互连技术的一种,串行RapidIO是专门为嵌入式系统而设计的,具有其它互连技术无法比拟的灵活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本文针对串行RapidIO技术,介绍了目前主流的RapidIO互连系统架构,详细描述了其三层协议规范,即逻辑层、传输层和物理层规范。本文研究了两种RapidIO实现系统互连的方案,并分别从硬件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描述具体实现细节。
   针对成本敏感的通信系统对点对点光纤通信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apidIO协议的低成本解决方案。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芯片为核心,利用硬件编程、高速收发器以及光模块实现上层逻辑协议、物理层协议和光纤传输。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案占用资源少,性能可靠,数据吞吐率达到1.25Gbps,并成功运用于某通信系统中。
   基于VPX架构的RapidIO互连系统是一种高速、高性能的软件无线电系统,故硬件部分除RapidIO接口设计外还包括高速采样电路设计、DDR3内存接口设计以及时钟和电源设计。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串行RapidIO端点利用赛灵思逻辑核实现,数字信号处理器RapidIO端点通过对其加载/存储模块寄存器的操作来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