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业化与江苏区域农业生产率增长
【6h】

工业化与江苏区域农业生产率增长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

1.3.1 研究创新

1.3.2 研究不足

2 基本理论和研究现状

2.1 概念的界定

2.1.1 工业化的概念

2.1.2 生产率的概念

2.2 工业化进程评价方法

2.2.1 霍夫曼系数

2.2.2 钱纳里理论

2.3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

2.3.1 增长核算法

2.3.2 生产前沿面法

2.3.3 指数法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工业化

2.4.2 农业生产率增长

2.4.3 工业化与农业发展关系

2.4.4 文献评述

3 工业化历程及工业化程度实证分析

3.1 江苏省工业化历程

3.2 三大区域工业化程度的实证分析

3.2.1 研究方法、数据选择与来源

3.2.2 结果与分析

4 农业发展历程及农业生产率增长

4.1 江苏省农业发展历程

4.2 测算江苏省农业生产率增长

4.2.1 研究方法、数据选择与来源

4.2.2 模型结果及分析

5 工业化与区域农业生产率增长

5.1 三大区域工业化与农业生产率增长

5.1.1 研究方法和数据

5.1.2 实证分析

5.2 区域农业生产率增长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择

5.2.2 数据与模型分析

6 主要结论和政策含义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含义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工业化和农业生产得到了高速发展。随着资源、市场等多种条件的约束,江苏省未来的农业发展应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同时县域农业发展差距问题日益显现,工业化水平发展不协调。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工业化、农业生产率增长的研究,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其次对江苏省工业化历程进行描述,并对三大区域工业化程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苏南工业化程度最高,苏北相对最低,城市化水平均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紧接着对江苏省农业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并测算了江苏省全省、三大区域和63个市(县)的农业生产率增长,得到的结果显示农业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农业技术进步,大部分地区农业技术效率为负值,县域农业生产率增长差距明显。再次,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了在封闭经济下三大区域工业化与农业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工业化是引起农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原因。对所选出的县域农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其中装备率、基础设施指标值的扩大能促进农业TFP的增长,土地规模扩大能提高农业TFP但效果不明显。环境污染、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指标值与农业TFP增长存在反向变动关系。最后,本文根据前面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有针对性的给江苏省农业和工业化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