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加权帧间平移模型的视频信号处理
【6h】

基于加权帧间平移模型的视频信号处理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2 视频信号处理原理概述

2.1 引言

2.2 视频信号去噪理论

2.3 视频信号插值理论

2.4 视频信号超分辨率重建理论

2.5 视频信号质量评价

2.6 本章小结

3 非局部平均算法及其应用

3.1 非局部平均算法

3.1.1 局部平均算法

3.1.2 单帧图像的非局部平均算法

3.1.3 多帧图像的非局部平均算法

3.2 单帧非局部平均算法的应用

3.2.1 单帧非局部平均算法应用之去噪

3.2.2 单帧非局部平均算法应用之插值

3.3 多帧非局部平均算法的应用

3.3.1 多帧非局部平均算法应用之去噪

3.3.2 多帧非局部平均算法应用之超分辨率重建

3.4 本章小结

4 加权帧间平移模型

4.1 卡尔曼滤波

4.1.1 自适应滤波

4.1.2 维纳滤波

4.1.3 卡尔曼滤波算法

4.2 加权帧间平移模型

4.2.1 视频信号的相关性

4.2.2 帧间运动估计

4.2.3 加权帧间平移模型

4.3 最小方差数据融合理论

4.4 本章小结

5 加权帧间模型在视频信号上的应用

5.1 视频信号去噪

5.1.1 视频信号处理去噪理论

5.1.2 视频信号处理去噪实验仿真

5.2 视频信号处理插值

5.2.1 插值算法

5.2.2 插值算法实验仿真

5.3 视频信号超分辨率重建

5.3.1 超分辨率重建公式推导

5.3.2 TV(Total-Variation)正则化

5.3.3 视频信号处理超分辨率重建实验仿真

5.4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6.1 全文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视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促使多媒体(尤其是视频)行业及其技术的蓬勃发展。在军事方面,视频技术应用于导弹制导,坦克和军舰的一些模拟训练。除此之外,还广泛的应用于交通监控、指纹识别、人脸鉴别等。
   视频信号在形成、传送等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模糊、降采样以及噪声的影响。为了满足高质量的视觉要求,有必要对视频信号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运动估计是传统视频信号处理中的主要技术,但是其计算量大,并且对准确度有较高的要求。针对这些弊端,用其它算法去代替运动估计算法是明智的选择。本文在帧间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加权帧间平移模型,并用其代替运动估计算法,克服了运动估计的一些弊端。
   本文主要对基于加权帧间平移模型的视频信号处理做了以下工作:
   1.结合帧间模型和非局部平均算法提出加权帧间平移模型,用此代替视频信号处理中的运动估计,并且用此模型修改视频信号的帧间方程。
   2.运用加权帧间平移模型,在卡尔曼框架下,再结合线性最小方差融合理论和加噪的观测方程,得到全新的去噪算法,最后用非局部平均算法对其进行后处理。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基于非局部平均的视频去噪算法,本文提出的算法恢复的视频信号的峰值信噪比即PSNR提高了0.6~1.6dB。
   3.观测方程为对原始视频降采样兼加噪,采用与视频去噪类似的处理方法,得到全新的插值算法,最后用非局部平均算法对其进行后处理。通过仿真实验,本文提出的算法恢复的视频信号的PSNR提高了0.7~1.7dB。对比实验先对降采样的视频信号进行最近邻插值,然后用非局部平均算法处理。
   4.观测方程为经过模糊、降采样、加噪,利用本文提出的加权帧间平移模型,得到全新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最后用非局部平均算法对其进行后处理。相比于先对低分辨率视频信号进行最近邻插值,然后用非局部平均算法对其处理,最后用Total-Variation正则化进行去模糊的处理方法,本文提出的算法恢复的视频信号的PSNR提高了0.1~1.1dB。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