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古特曼的民主教育理论研究
【6h】

古特曼的民主教育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1.1.1 选题的缘由

1.1.2 选题的理论意义

1.1.3 选题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2 古特曼民主教育理论的思想渊源与现实背景

2.1 古特曼民主教育理论的思想渊源

2.1.1 杰斐逊的民主教育思想

2.1.2 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

2.2 古特曼民主教育理论的现实背景

2.2.1 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与挑战

2.2.2 价值澄清理论的教育策略与局限性

2.2.3 西方民主理论的“协商”转向

3 古特曼民主教育理念的主要构成

3.1 民主教育的核心

3.2 民主教育的功能

3.3 民主教育的基本问题

3.3.1 对柏拉图的“家庭国家”教育理论的批判

3.3.2 对洛克的“家庭构成的国家”教育理论的批判

3.3.3 对密尔的“个体构成的国家”教育理论的批判

3.4 民主教育的原则

4 古特曼民主教育体系的制度设计

4.1 基础教育阶段民主教育的目标

4.1.1 协商民主与协商品格

4.1.2 基础教育阶段与协商品格的培养

4.2 高等教育阶段民主教育的目标

4.2.1 尊重学术自由与学园自由

4.2.2 发挥超越职位关卡的职业道德教育功能

4.2.3 促进结社自由

4.3 教育的民主化体系建设

4.3.1 调控基础教育阶段民主参与的向度

4.3.2 革新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的平等机会原则

4.3.3 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民主配置

4.3.4 构建民主文化的社会环境

5 古特曼民主教育理论的价值与局限性

5.1 学术界对古特曼民主教育理论的论争

5.2 古特曼民主教育理论的价值

5.2.1 彰显学校民主教育的特殊价值

5.2.2 沿袭西方的民主教育传统

5.2.3 奠定民主教育优先性的合法地位

5.2.4 阐明民主教育的多元策略与方法

5.2.5 为实现民主认同提供有效路径

5.3 古特曼民主教育理论的局限性

6 古特曼民主教育理论对培养大学生协商民主素养的启示

6.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素养的意蕴

6.1.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辨析

6.1.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6.1.3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素养的内涵

6.1.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素养的构成

6.2 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素养的价值

6.2.1 满足“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时代要求

6.2.2 完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

6.2.3 符合推进高等教育民主化的现实需要

6.3 当代大学生协商民主素养的现状

6.3.1 当代大学生协商民主素养的特征

6.3.2 当代大学生协商民主素养的欠缺

6.3.3 当代大学生协商民主素养欠缺的原因

6.4 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素养的对策

6.4.1 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6.4.2 构建协商型的学术共同体

6.4.3 探索协商式的课程模式

6.4.4 发挥大学生自治管理平台的协同效应

6.4.5 推进大学生社团的协商转型

6.4.6 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协商民主”维度

6.4.7 加强中华民族传统协商文化教育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出版著作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学研究情况

展开▼

摘要

协商民主是当代民主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协商”与“对话”为特征的民主教育在当代协商民主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众所周知,协商民主也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以培养协商民主素养为目标的民主教育对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适应全球化时代协商民主发展的需要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成为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艾米·古特曼①(Amy Gutmann)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教育哲学家,她把西方政治学界流行的协商民主②概念引入教育场域,构建了旨在培养公民民主协商技能与美德的民主教育理论,引起西方学界的热烈反响,被评价为继杜威之后在民主教育领域最有建树、最有影响的学者。本学位论文以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的“民主”价值为目标,以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为目的,通过对古特曼的民主教育理论进行全面梳理与深入剖析,挖掘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借鉴价值,旨在加强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素养的培养。
  古特曼把民主教育的核心界定为民主国家“有意识的社会再生产”,即培养民主社会的成员如何有意识地参与塑造民主社会的未来。“有意识的社会再生产”并非当前社会的复制与移植,而是通过诉求理性反思与民主协商的途径实现社会更高层次的政治民主文明。古特曼指出,教育权威的分配是民主教育的基本问题。在批判柏拉图、洛克和密尔为代表的西方传统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她主张在国家、父母和职业教育者之间分享民主教育权威,并且通过施行不压制、不歧视的民主教育原则防止教育权威的滥用。为了实现协商民主的教育理想,古特曼通过设置学校民主教育的目标和加强教育的民主化体系建设来培养公民的协商民主素养。她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民主教育应该着重培育相互尊重、公民正直与公民雅量等协商品格。在高等教育阶段,民主教育应该通过尊重学术自由与学园自由、发挥大学超越职位关卡的职业道德教育功能和促进结社自由来培养协商民主的政治素养。
  目前,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管理主体和监督主体,我国公民的协商民主素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质量。由于当代大学生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协商民主素养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如何通过教育提高公民的协商民主素养,现有的研究成果还并不丰富。为此,社会主义民主教育可以借鉴古特曼民主教育理论中一些有益的思路与方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协商民主”维度,提升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素养。
  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古特曼的民主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研究。首先,通过追溯杰斐逊与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从历史境脉中探索古特曼民主教育理论的思想渊源。然后,从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与挑战、价值澄清理论的教育策略与局限性、西方民主理论的“协商”转向三个视角考察古特曼民主教育理论的现实背景。通过阅读与梳理大量文献资料,集中阐述古特曼民主教育理论的基本理念,包括民主教育的核心、功能、基本问题和原则。然后,从学校民主教育的目标设置与教育的民主化体系建设两个层面考察古特曼民主教育体系的制度设计,探究古特曼民主教育理论的价值与局限性。最后,研究古特曼民主教育理论对于提高我国大学生协商民主素养的启示。通过辨析“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界定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素养的内涵与构成。在对大学生的协商民主素养现状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在高等教育中提高大学生协商民主素养的对策。
  古特曼的民主教育理论代表当代西方民主教育的最新发展方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尽管古特曼以美国知名学者与大学校长的身份已经引起国内部分学者的关注,但是对于她的民主教育理论展开系统性研究的成果仍然很匮乏。本论文以古特曼的民主教育理论为研究对象,期待填补国内对于协商民主教育理论的研究空白。在提高当代大学生协商民主素养的对策研究中,本论文突破以往对于民主概念不加以细分综合考量民主素养的调研模式,依据“协商民主”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考察当代大学生的协商民主素养,借鉴古特曼的民主教育理论,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古特曼民主教育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协商民主”为准绳来组织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公民在参与民主协商决策的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这就启示我们需要从决策机制、学术共同体、课程模式、自治管理平台与社团组织这些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民主协商的多重渠道,同时我们也需要结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中国特色,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协商民主”维度,加强中华民族传统协商文化的宣传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