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金属交织结构等离子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
【6h】

双金属交织结构等离子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初级仿生双金属交织结构可以应用于到汽车、船舰、金属茶杯外壳等,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是根据贝壳等生物材料的珍珠母层结构,设计出初级仿生的双金属交织结构,采用等离子增材制造技术,对初级仿生的双金属交织结构的制备技术进行了研究。
  仿照贝壳等生物珍珠母层“砖-桥-泥”的微结构,设计出具有多尺度、强抗冲击等结构特征的金属初级仿生结构,选取高氮奥氏体钢作为硬质材料,Cr-Ni奥氏体不锈钢308L作为软质材料。根据目前常用的增材制造材料和结构特点选择丝材作为双金属交织结构制备的材料物理形态,采用等离子弧作为热源,根据结构设计的特点,制定了三种不同的金属沉积路径。
  1、沿着矩形块长度方向,即X轴方向。
  2、沿着长度方向往返。
  3、层与层之间旋转90°交织成形,即X/Y轴两个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设计的结构以及尺寸要求,得到了合适的焊接参数:焊接电流为:120A,焊接速度为:20cm/min,送丝速度为:0.8m/min。当道间距为2.5mm时,增材制造构建的表面成形良好,堆敷层较为平整,可以继续增加堆敷层。
  对于高氮钢和不锈钢多层多道增材制造,层与层之间沿着Z轴旋转0°、90°、180°,对沿X轴所取的样的拉伸强度的影响较小,且均是韧性断裂;旋转90°增材制造所得的样件的冲击吸收功略小于不旋转和旋转180°的增材制造所得的样件的冲击吸收功。但旋转90°之后,能将Y轴方向增加增材制造构件的拉伸强度、冲击吸收功,故选取沿Z轴旋转90°作为层与层之间的堆敷路径。
  对于高氮钢与不锈钢双金属交织结构,由于层与层之间、道与道之间存在着两种金属或者同种金属之间的相互过渡的现象,这使得层与层之间,道与道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有所增加;并导致双金属交织结构在微观角度也存在镶嵌交织,对于整体结构设计,此种现象是有利于使设计更接近天然生物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双金属交织结构的强度和韧性。
  改变双金属交织结构样件的成分比例,依次减少不锈钢含量,增加高氮钢,拉伸强度曲线有两个峰值,分别是在纯高氮钢与高氮钢和不锈钢比例在3∶1左右取得;冲击吸收功曲线也有两个峰值,分别是在纯不锈钢与高氮钢和不锈钢比例在3∶1左右取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