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PO抑价与后市流动性关系研究
【6h】

IPO抑价与后市流动性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架构安排和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IPO抑价现象及原因分析

2.1国内外IPO抑价现象比较

2.2 IPO抑价理论解释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IPO抑价与后市流动性关系的机理分析

3.1 “流动性促进假设”的机理分析

3.2信息不完全揭示条件下“非流动性补偿假设”的机理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流动性促进假说”的IPO抑价与后市流动性关系的实证检验

4.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选择与说明

4.3 描述性统计

4.4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非流动性补偿假设”的IPO抑价与后市流动性关系的实证检验

5.1 样本选取与变量定义

5.2 描述性统计

5.3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相关政策建议

6.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IPO抑价是全球资本市场上的一个普遍现象,无论是发展中国家新兴的证券市场,还是发达国家接近有效的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一直具有较高的新股发行抑价率。过高的IPO抑价不仅会造成二级市场的震荡,带来巨额资金无序流动、激化市场参与者矛盾,使市场充斥着投机氛围等种种现实问题,更从根本上妨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国外关于新股发行抑价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己经比较成熟,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探索了新股抑价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都是以成熟市场为基础。而我国作为典型的新兴资本市场,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机构投资者发展还不成熟,资本市场流动性也存在很多限制,因此能否适用国外这些理论还有待考证。
  Booth和Chua(1996)提出的“流动性促进假说”与Ellul和Pagano(2006)的“非流动性补偿假说”从两个对立的角度解释了IPO抑价。前者认为IPO抑价导致的股权分散促进了后市流动性,IPO抑价是因,后市流动性是果;而后者认为IPO抑价是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市非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的补偿,后市非流动性是因,IPO抑价是果。随后国外很多学者都选取不同的样本对这两个假设进行了检验,但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结论给人们带来了困惑,也值得我们再次不断的深入探讨。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这两个假说的理论机理,然后选取2006到2011年中国沪深交易所上市的IPO公司的分笔高频交易数据,运用横截面多元回归方法,对这两个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试图寻找我国IPO高抑价的真正原因。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有以下三点:
  (1)“流动性促进假说”在中国市场并不成立。IPO抑价并不会促进股权分散,但分散的股权会带来后市流动性水平的提高;另外在控制股权结构的前提下,IPO抑价对后市流动性没有促进作用,相反,IPO抑价程度越大,后市流动性水平反而越低。
  (2)“非流动性补偿假说”在中国市场部分适用。国外广泛流行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并不能解释我国的IPO高抑价现象,在我国,IPO抑价其实是对后市非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的补偿,但这种非流动性并不是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
  (3)股票价格、交易量、市场价值、收益波动率都是影响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公司规模与股权分散度正相关,但公司成立年限对股权结构没有显著的影响;公司规模、公司成立年限、IPO时流通股比例都与抑价率显著正相关,中签率与IPO抑价显著负相关,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不太显著。

著录项

  • 作者

    刘姗;

  •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学科 金融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陆珩瑱;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832.51;
  • 关键词

    IPO抑价; 后市流动性; 证券市场; 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