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变形机翼关键技术的研究
【6h】

变形机翼关键技术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注 释 表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1.2变体飞机

1.3变形机翼

1.4变形机翼的关键技术

1.5本文的研究意义、目标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余弦蜂窝柔性伸缩蒙皮支撑结构

2.1引言

2.2余弦蜂窝柔性伸缩蒙皮支撑结构力学特性

2.3余弦蜂窝柔性伸缩蒙皮支撑结构优化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内褶皱型伸缩蒙皮支撑结构设计及性能比较

3.1引言

3.2四种结构的面内性能

3.3四种结构的面法向承载性能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柔性蒙皮支撑结构拓扑优化

4.1引言

4.2全局搜索NSGA-II算法

4.3拓扑优化结构分析

4.4基于位矩阵基因表示的NSGA-II算法

4.5全局搜索NSGA-II算法拓扑优化结果与讨论

4.6混合多目标遗传算法

4.7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柔性后缘机翼与变后掠机翼研究

5.1引言

5.2柔性后缘机翼

5.3变后掠机翼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6.2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多任务变体飞机相比传统飞机具有更高的飞行效率和更优异的飞行性能,在军用和民用飞行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变形机翼作为变体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经从理论研究和实验室研究阶段逐步向实际应用阶段迈进。目前,美国科学家们提出并研究了多种不同的变形机翼构型,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且在某些型号的飞机上进行了初步应用,得到了显著效果。我国的变形机翼研究工作刚刚起步,目前处于理论或样机测试阶段,技术尚未成熟,也未出现能够进行实际飞行应用的变形机翼。由于航空航天技术的敏感性,国外技术仅见于文献报道,其产品和关键技术也限制对我国出口。为此,加大变形机翼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加速柔性蒙皮、新型智能作动器以及变形机构等变形机翼关键技术的发展,将会有力地促进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本文对国内外变体飞机与变形机翼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变体飞机构型进行了分类并对其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在国内外对变形机翼几项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以研究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变形机翼为目标,开展了变形机翼柔性蒙皮的结构设计与优化、基于超声电机的变形机翼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对两种变形机翼进行了实验测试,验证了变形机翼的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提出了一种具有优秀面内性能的褶皱型余弦蜂窝柔性伸缩蒙皮支撑结构。对其面内特性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并通过比较研究对其面内伸缩特性进行了验证。研究了该结构面法向特性与结构参数的关系,并利用Optimus软件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
  2、提出了折线形和U形蜂窝面内褶皱型伸缩蒙皮支撑结构。基于统一的结构参数,对余弦形、V形、折线形以及U形蜂窝四种结构的面内横向等效弹性模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这四种结构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并对其面法向承载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综合比较,对这四种面内褶皱型伸缩蒙皮支撑结构性能进行了探讨。
  3、提出了一种位矩阵基因表示的具有多重约束处理能力的NSGA-II算法,对柔性伸缩和剪切蒙皮支撑结构分别进行拓扑优化并得到了一系列优化结果;提出了一种局部优化算法并将之与NSGA-II算法结合,得到了一种混合多目标优化算法,利用该算法对两种柔性蒙皮支撑结构重新进行了优化计算,获得了更加理想的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4、提出了两种基于超声电机作动的变形机翼:柔性后缘机翼和变后掠机翼,并对其进行了设计与制造。通过面元法对这两种机翼的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详细设计并研究了柔性后缘机翼的柔性伸缩蒙皮与变形机构,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柔性后缘机翼的气动特性;设计了变后掠机翼的柔性剪切蒙皮与变形机构并对其机械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