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热塑性聚氨酯与聚氯乙烯共混研究
【6h】

热塑性聚氨酯与聚氯乙烯共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热塑性聚氨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1.2聚氯乙烯和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研究现状及进展

§1.3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TPU/PVC共混体系的热稳定性

§2.1实验部分

§2.2结果与讨论

§2.2.1有机锡热稳定剂对TPU/PVC共混体系脱氯化氢的影响

§2.2.2铅盐热稳定剂对TPU/PVC共混体系脱氯化氢的影响

第三章热塑性聚氨酯与聚氯乙烯二元共混体系

§3.1实验部分

§3.2结果与讨论

§3.2.1 PVC/TPU共混比的影响

§3.2.2增塑剂用量的影响

§3.2.3稳定剂的影响

§3.2.4填料的影响

§3.2.5共混物的相容性

§3.2.6TPU/PVC共混物TGA分析

§3.2.7TPU/PVC二元共混物红外分析

§3.2.8聚氯乙烯聚合度的影响

§3.2.9加料顺序的影响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TPU/PVC/第三组分聚合物三元共混改性

§4.1实验部分

§4.2结果与讨论

§4.2.1第三组分为CPV、EVA、SBS、硫化胶粉时的影响

§4.2.2不同种类的生胶对TPU/PVC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4.2.3丁腈橡胶品种对TPU/PVC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4.2.4丁腈橡胶用量的影响

§4.2.5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用量对TPU/PVC/NBR-3604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4.2.6 PVC聚合度对PVC/TPU/NBR-3604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4.2.7过氧二异丙苯用量对PVC/TPU/NBR-3604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4.2.8不同种类的生胶对TPU/PVC共混物微观结构的比较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TPU/PVC/P-83三元共混

§5.1实验部分

§5.2结果与讨论

§5.2.1 P-83用量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5.2.2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用量的影响

§5.2.3聚氯乙烯热稳定剂的影响

§5.2.4填料的影响

§5.2.5过氧化二异丙苯的影响

§5.2.6聚氯乙烯聚合度的影响

§5.2.7TPU/PVC/P-83三元共混物的DSC分析

§5.2.8TPU/PVC/P-83三元共混物的TGA分析

§5.2.9共混物的红外分析

§5.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课题主要研究了TPU与PVC二元共混和加入第三组分聚合物的三元共混两大体系,重点研究共混物的机械性能、电性能、流变性能、耐油和耐溶剂性能,旨在得到一种性能优异和成本适中的高分子共混材料.同时,选择了刚果红法测量TPU/PVC二元共混体系的脱氯化氢反应速度,表征该共混体系的热稳定性,探索了热塑性聚氨酯在共混物脱氯化氢反应中的影响,以及有机锡和铅盐二大系列热稳定剂对共混物热稳定的作用.另外还讨论了增塑剂的用量和TPU/PVC不同共混比对共混体系热稳定性的影响.在探讨TPU在TPU/PVC热分解脱氯化氢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时,比较了热稳定剂在TPU/PVC共混体系和增塑的PVC两大体系热稳定规律的异同.通过TPU/PVC共混体系与增塑聚氯乙烯体系脱氯化氢反应对比实验结果得到,TPU在TPU/PVC共混物热分解脱氯化氢反应过程中,不仅起到稀释聚氯乙烯作用,还起到促进聚氯乙烯的热分解作用.采用机械共混制备热塑性聚氨酯与聚氯乙烯的共混物.研究结果表明:TPU和PVC共混物在力学性能上有协同作用,耐油、耐溶剂性能均较好,当TPU/PVC共混比(质量比)为90/10时,其力学性能综合性最佳,而当TPU/PVC共混比(质量比)为30/70时,共混物性能次之,从成本和应用两方面出发,选择共混比30/70为研究更有实用性.在三元共混物研究中,重点探讨了极性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和非极性橡胶(顺丁橡胶、丁苯橡胶、乙丙橡胶)与PVC、TPU共混后对制得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极性的丁腈橡胶与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最好;顺丁橡胶、丁苯橡胶、乙丙橡胶等非极性橡胶与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较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