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脊髓水平NR2B酪氨酸磷酸化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术后痛觉过敏中的作用及氯胺酮对其的影响
【6h】

脊髓水平NR2B酪氨酸磷酸化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术后痛觉过敏中的作用及氯胺酮对其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2.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论文图片

参考文献

综述: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题目

临床培训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脊髓水平NR2B酪氨酸磷酸化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模型大鼠术后痛觉过敏中的作用及氯胺酮对其的影响。
   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5组,每组12只: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氯胺酮(K组)、瑞芬太尼组(R组)、氯胺酮+瑞芬太尼组(K+R组)。所有大鼠均吸入七氟烷麻醉,I组、K组、R组和K+R组制备右后足切口痛模型:K组和K+R组术前30 min单次皮下注射氯胺酮(10 mg/kg,0.1 ml);R组和K+R组切皮开始同时皮下泵注瑞芬太尼(0.04 mg/kg,0.4 ml),泵注时间为30 min。所有大鼠均于术前24 h、术后2 h、6 h、24 h、48 h检测痛行为学指标包括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48 h行为学测定后,立即在七氟烷麻醉下取标本:(1)4%新鲜多聚甲醛灌注取L4~5节段脊髓,石蜡包埋保存,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R2B酪氨酸磷酸化在脊髓背角的表达;(2)取新鲜L4~5节段右背侧半脊髓,待用Western blot检测脊髓水平NR2B酪氨酸磷酸化的表达量。
   结果:
   (1)痛行为学变化:各组大鼠术前PWMT和PWTL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术前与术后PWMT和PWT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组、K组、R组和K.+R组术后各时间点PWMT和PWTL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P<0.05);K组各时间点PWMT和PWTL与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术后2 h PWMT和PWTL开始降低,与I组相比分别为(6.5±1.2 vs8.6±1.9)g和(11.1±2.0 vs13.8±3.3)s(P<0.05),此低水平持续至术后48 h;K+R组术后各时间点PWMT(9.4±1.8,9.4±1.5,10.2±1.42,10.2±1.5)g和PWTL(15.7±2.4,16.2±2.6,15.1±3.1,15.7±2.4)s均高于R组(P<0.05)。
   (2)免疫组化分析:检测各组术后48 h脊髓背角Ⅰ-Ⅱ层SP免疫反应阳性表达面积的平均光密度(MOD)。C组大鼠脊髓背角浅层NR2B酪氨酸磷酸化呈低水平表达;与C组比较,I组、K组、R组和K+R组大鼠脊髓背角浅层NR2B酪氨酸磷酸化的表达水平出现不同程度增加(P<0.05);I组、K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输注瑞芬太尼可明显增加脊髓背角浅层NR2B酪氨酸磷酸化的表达(P<0.05);而预先给予氯胺酮可减少瑞芬太尼所引起的脊髓背角NR2B酪氨酸磷酸化的高水平表达(P<0.05)。
   (3)Western blot结果分析:与对照组比较,右后足跖肌切口增加了脊髓背角NR2B酪氨酸磷酸化的表达水平(P<0.01);I组、K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接受生理盐水比较,术中输注瑞芬太尼可明显增加脊髓背角浅层NR2B酪氨酸磷酸化的表达(P<0.01);而预先给予氯胺酮可减少瑞芬太尼所引起的脊髓背角NR2B酪氨酸磷酸化的高水平表达(P<0.01)。
   结论:切口痛模型大鼠脊髓水平NR2B酪氨酸磷酸化表达增加;脊髓水平NR2B酪氨酸磷酸化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模型大鼠术后痛觉过敏中起重要作用;预先皮下注射氯胺酮可有效缓解瑞芬太尼诱发的切口痛模型大鼠术后痛觉过敏,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水平NR2B酪氨酸磷酸化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