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JNK在大鼠利多卡因脊髓神经毒性中的作用研究
【6h】

JNK在大鼠利多卡因脊髓神经毒性中的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研究生个人简介

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利多卡因脊髓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临床培训小结

致谢

声明

论文审阅认定书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在大鼠利多卡因脊髓神经毒性中的作用。
  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96只,体重240±20g,随机分成6组(n=16):正常大鼠组(Ⅰ组)、假手术组(Ⅱ组)、JNK抑制剂(SP600125)组(Ⅲ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组(Ⅳ组)、10%利多卡因组(V组)、JNK抑制剂+10%利多卡因组(Ⅵ组)。Ⅰ组不做任何处理,Ⅱ~Ⅵ组行鞘内置管术。置管后Ⅱ组不再做任何处理;Ⅲ组和Ⅳ组分别鞘内注射SP60012525μg和DMSO20μl;V组给予鞘内注射10%利多卡因20μl;Ⅵ组先鞘内注射SP60012525μg,30分钟后鞘内注射10%利多卡因20μl。于鞘内置管术前,鞘内给药前,鞘内给药后4h、8h、12h、1d、2d、3d、4d、5d、6d分别测定大鼠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paw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htency, TWL)。子给药后24h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取脊髓腰膨大标本,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JNK(p-JNK)及JNK的表达。各组另取4只大鼠的脊髓腰膨大,用原位末端缺口标记(TdT-mediated dUTP Nick-EndLabeling,Tunel)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行为学变化:与Ⅰ组比较,Ⅱ、Ⅲ、Ⅳ组的MWT、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组MWT、TWL在给药后4h、8h、12h、1d、2d、3d、4d增加,给药后第5d恢复到给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Ⅵ组MWT、TWL在给药后4h、8h、12h、1d、2d增加,给药后第3d恢复至给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组比较,Ⅵ组在给药后4h、8h、12h、1d、2d、3d、4d的MWT、TWL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蛋白表达变化:Ⅰ、Ⅱ、Ⅳ组大鼠脊髓均有p-JNK表达,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Ⅲ组脊髓p-JNK表达降低,V、Ⅵ组脊髓p-JNK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Ⅵ组比较,V组脊髓p-JNK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脊髓JNK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细胞凋亡:与Ⅰ组比较,Ⅱ、Ⅲ、Ⅳ组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Ⅵ组脊髓神经细胞凋亡高于其他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较Ⅵ组凋亡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鞘内预先注射JNK抑制剂SP600125可减轻利多卡因所致的大鼠脊髓神经毒性损伤,提示利多卡因所致的脊髓神经毒性与p-JNK表达增加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