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孔隙结构—传统小城镇空间的一种解析
【6h】

孔隙结构—传统小城镇空间的一种解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小城镇空间形态现状

1.1.2小城镇空间形态相关研究

1.2研究内容

1.2.1概念界定

1.2.2基本观点

1.2.3论文框架

1.3研究方法

1.3.1类型学

1.3.2空间形态分析方法

本章小结:

第2章传统小城镇空间形态形成及特性

2.1传统小城镇空间形态的形成

2.1.1形成的相关因素

2.1.2形成的历史阶段

2.1.3形成中的层次差异

2.2传统小城镇空间形态的特性

2.2.1形态选型

2.2.2形态构成

2.2.3形态特性

本章小结:

第3章孔隙结构---传统小城镇空间解析

3.1传统小城镇空间孔隙结构的提出

3.1.1提出的原因

3.1.2目的和意义

3.2孔隙的基本概念

3.2.1孔隙的由来

3.2.2孔隙的组成

3.3传统小城镇空间孔隙结构的分析

3.3.1孔隙结构的边界控制(Border control)

3.3.2孔隙结构的孔隙率(Porosity)

3.3.3孔隙结构的动态平衡(Dynamic balance)

3.3.4孔隙结构的尺度问题(scale)

3.4传统小城镇空间孔隙结构的内涵

3.4.1物质意象

3.4.2精神内涵

本章小结:

第4章传统小城镇孔隙结构的现代延续

4.1现代延续的条件

4.1.1结构的整体性

4.1.2结构对形态的调整

4.2传统与现代空间形态的差异

4.2.1形成机制的差异

4.2.2功能使用的差异

4.2.3结构特征的差异

4.3孔隙结构的现代延续模式

4.3.1孔隙群

4.3.2孔隙架

4.3.3孔隙元

4.4孔隙结构的现代延续—以木渎镇为例

4.4.1木渎镇空间形态的现状

4.4.2木渎镇空间孔隙结构设想

本章小结:

第5章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图表附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传统小城镇是中国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城镇类型,它的空间形态有明显的特点和厚重的内涵。本文尝试以一种新视角对传统小城镇空间形态的本质特征进行解析,研究如何通过传统小城镇空间形态本质属性的延续,塑造现代小城镇空间形态的特色。文章首先通过研究传统小城镇空间形态的形成规律,剖析空间形态的组成特征,总结出传统小城镇空间形态的共同特性。然后,与孔隙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类比,建立传统小城镇空间形态的孔隙结构概念和意象模型。最后,探讨传统小城镇空间孔隙结构的现代延续机制。作者借助类型学方法和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对形态进行分析。本研究对传统小城镇空间的保护延续具有理论价值,也为建设有传统空间形态特色的现代小城镇提供了借鉴。 论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绪论:阐述研究的背景、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传统小城镇空间形态形成及特性:分析形态形成的相关因素和历史阶段,剖析形成中的层次差异。通过对形态的要素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定义表层与深层结构的涵义,总结形态的共同特性。 第三章孔隙结构---传统小城镇空间解析:说明提出的原因、目的和意义,说明孔隙概念的由来和组成。进一步对传统小城镇空间的孔隙结构进行分析,挖掘孔隙结构的内在涵义。 第四章传统小城镇孔隙结构的现代延续:分析传统空间形态和现代空间形态的差异和传统空间特色得以延续的条件,提出传统小城镇孔隙结构的现代延续模式,并以木渎镇为例进行具体的应用研究。 第五章结语:对研究的阶段和步骤作出总结,阐述文章意义并说明不足。全文约5.3万字,图表130余幅。

著录项

  • 作者

    申青;

  •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 授予单位 苏州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学院;
  • 学科 城市规划与设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夏健;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3;TU201.6;
  • 关键词

    传统小城镇; 空间形态; 孔隙结构; 现代城镇规划;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