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融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的苏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
【6h】

融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的苏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研究

1.3.2工业遗产保护理论研究及实践进展

1.4研究方法

1.5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5.1主要内容

1.5.2论文框架

1.6创新点

第二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工业遗产保护基础研究

2.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基础及保护框架

2.1.1历史文化名城相关概念

2.1.2保护与再利用相关概念

2.1.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及保护体系

2.1.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

2.2工业遗产保护本体研究

2.2.1工业遗产概念及分类

2.2.2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2.2.3工业遗产保护的特殊性和灵活性

第三章苏州工业发展历程与历史遗存

3.1苏州工业发展历程

3.1.1民族工业基础初步形成(1840年以前)

3.1.2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3.1.3现代工业发展历程

3.2苏州潜在工业遗产类型及特征分析

3.2.1工业地段类型分析

3.2.2工业建筑类型分析

3.2.3苏州潜在工业遗产特征

3.3工业遗产的价值及保护的时代诉求

3.3.1苏州工业遗产的价值

3.3.2苏州工业遗产保护的历史契机

3.4对苏州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判读

3.4.1实践进展及问题

3.4.2问题的成因

第四章工业遗产纳入名城保护新格局

4.1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及层级

4.1.1苏州名城保护框架及内容

4.1.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层级控制

4.1.3名城保护控制对工业遗产保护的缺失

4.2格局建构:工业遗产纳入名城保护的新框架

4.2.1工业遗产纳入名城保护框架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4.2.2新保护区的设立:工业历史地段保护

4.2.3新保护点的纳入:工业历史建筑保护

4.3融合共生:名城保护框架下的工业遗产保护

4.3.1城市层面:传统格局风貌延续与工业格局风貌的异质互补

4.3.2街区层面:历史文化街区与工业历史地段保护的多样共存

4.3.3建筑层面:传统建筑与工业建筑保护的新旧共存

第五章新格局下的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

5.1名城保护下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原则

5.2基于兼容性的工业遗产再生功能引导

5.2.1工业遗产再生功能与本体价值的兼容性

5.2.2工业遗产功能转化与古城保护的耦合

5.3苏州工业遗产功能再生策略

5.3.1以工业旅游提升工业遗产文化内涵

5.3.2以创意产业为契机促进工业遗产保护

5.3.3以综合性开发营造城市生活多样性

第六章结语

6.1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业遗产保护方法和再利用策略的总结

6.1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业遗产保护的运作实施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 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苏州,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已建立起“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3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和“点、线、面”结合的保护框架。同时,苏州还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民族工业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在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一批有价值的工业遗产,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工业遗产保护相互脱节的普遍现象却十分突出。本文从城市遗产保护角度,以苏州中心城区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提出在历史文化名城这一特定背景下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方法和策略。研究首先从苏州近现代工业发展背景入手,挖掘苏州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价值;在分析现有名城保护框架的基础上,分别从“城市、街区、建筑”三个层次建构工业遗产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新框架。在这一框架下,对工业遗产的认定、保护分级及其与名城保护在各层级上融合共生等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兼容性的工业遗产功能再生引导思路以及与名城保护相兼容的苏州工业遗产功能再生策略。最后,本文对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工业遗产保护运作实施所涉及的相关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