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IPO公司“变脸”现象中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
【6h】

对IPO公司“变脸”现象中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回顾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IPO公司盈余管理理论概述

2.1 IPO的定义

2.2 盈余管理的定义

2.3 IPO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2.3.1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与盈余管理

2.3.2 现代企业理论与盈余管理

2.3.3 信息经济学与盈余管理

2.4 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

2.4.1 客观动因

2.4.2 主观动因

2.5 IPO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

2.5.1 利用会计计量

2.5.2 利用资产重组

2.5.3 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2.5.4 利用地方政府的行政扶持

第三章“变脸”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3.1 研究假设

3.2 研究方法

3.3 样本的选取

3.3.1 选取过程

3.3.2“变脸”样本的选取

3.3.3 数据来源

3.4“变脸”样本的描述及分析

3.4.1 “变脸”的IPO公司

3.4.2 “变脸”IPO公司的特征分析

3.4.3 大额亏损样本分析

3.5 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3.5.1 “变脸”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

3.5.2 “未变脸”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

3.5.3 两组样本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

3.5.4 两组样本的比较分析

第四章 防治盈余管理导致IPO公司“变脸”的对策

4.1 基于内部控制方面的防治

4.2 基于会计准则和法规方面的防治

4.3 基于审计风险方面的防治

4.4 加强IPO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力度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文创新点

5.3 局限性

5.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 录A 2007年101家IPO分司情况简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IPO,对于企业来说,是开启通往资本市场的大门。然而从目前沪深A股IPO运行情况来看,一些新股出现了较大面积的业绩“变脸”现象。除了各公司存在的一些特殊因素,这种现象普遍与其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存在着因果关联。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企业,盈余管理在IPO过程中始终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公司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获得不必还本付息的大量资金,资本市场因而成为公司获取资金的重要场所,但是要进入资本市场,公司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其中最为重要和关键性的限制性条件就是盈余指标。为了达到这些条件,一部分本应不具备资格的公司在IPO过程中进行盈余管理,运用会计方法和非会计方法,对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构造交易事项等,严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种行为直接关系到了各方利益相关者,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公司IPO过程中存在的“变脸”现象展开分析、追根溯源,通过对“变脸”与“未变脸”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实证与对比分析,试图探究其与盈余管理行为的联系,提出防范对策。
   本文提出并定义了“变脸”现象;从IPO的动机、盈余管理的涵义及相关理论出发,剖析了盈余管理行为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动因,并详列了IPO公司可利用的盈余管理方法;选取中小板2007年IPO中“变脸”与“未变脸”的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适当的识别模型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识别和对比分析;通过一系列的实证分析,验证了盈余管理行为是引起IPO公司业绩大“变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证明IPO公司在上市过程中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最终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的防治对策及其受到的限制,提出应当从加强识别的角度,高度重视IPO的审核阶段,间接抑制盈余管理,最终减少盈余管理行为对会计信息质量、企业财务战略、市场资源配置和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不利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