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新农村法律文化建设的背景、特征及其路径
【6h】

论新农村法律文化建设的背景、特征及其路径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1章 背景:社会变迁中的农村法律文化

1.1 从乡土社会到后乡土社会

1.1.1 从土地依附性到恋土情结淡化

1.1.2 从地缘封闭性到农民阶层分化

1.1.3 从交往内生性到习俗观念弱化

1.2 转型期的农村法律文化

1.2.1 新农村法律文化的特点

1.2.2 新农村法律文化的价值

1.2.3 新农村法律文化的情景

第2章 特征:理念、制度与方式的不同

2.1 法律文化理念的悖离

2.2 法律制度选择的迷茫

2.3 法律发展方式的相向

第3章 困境: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3.1 传统乡土观念尚未消弭

3.2 现代法律意识尚未生根

3.3 农民信仰法律缺乏基础

第4章 路径:文化、物质、机制、措施的系统工程

4.1 遵循法律文化的生成规律

4.1.1 坚持法治一致性原则

4.1.2 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4.1.3 坚持法治资源本土化原则

4.2 奠定法律文化的经济基础

4.2.1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4.2.1 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系

4.2.3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3 完善法律文化的运行机制

4.3.1 完善“三农”立法制度

4.3.2 深化民主管理制度

4.3.3 提高法律运行实效

4.4 建立法律文化的保障措施

4.4.1 培植法治理念

4.4.2 保障权利平等

4.4.3 实现实质自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性举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已把推进农村现代化列为十大任务之一。因此,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是深远的,内容也是多方位的。其中,农村法律文化建设就是新农村建设不可忽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法律文化的缺失必然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和深度,同时,新农村建设也就失去了制度根基。
   文章首先描述了农村法律文化的社会变迁背景。当下农村正处于从传统乡土社会到后乡土社会的过渡阶段,新农村法律文化建设展现了转型期问特有的特点、价值、情景。随后,文章分析了新农村法律文化建设中理念、制度、方式的不同,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念与法治理念的悖离、法律制度选择的迷茫及法律发展方式的相向等方面,本文试图全面展示农村法律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机遇,从而可以为农村法律文化建设的创新提供一种考虑。其次,进一步探讨了当前农村法律文化建设的困境,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阻碍了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前进。目前农村中传统的乡土文化没有消弭,现代的法律意识尚未生根,农民信仰法律缺乏物质、文化与制度基础,只有认真分析这些矛盾和冲突,才能为新农村法律文化建设寻求切实可行的路径。最后,论述了新农村法律文化建设的培育路径。新农村法律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对中国农村的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对农村这一特殊语境保持理性,从传统法律文化、经济制度、民主制度与司法制度的改革创新层面探索培育的具体措施与方法,提出一条适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法律文化建构道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