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我国风电产业链培育与整合研究
【6h】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我国风电产业链培育与整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2.1.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1.2 产业链整合理论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2.2.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 我国风能利用的能源背景与现状分析

3.1 我国风能利用的能源背景分析

3.1.1 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与占有量

3.1.2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状况分析

3.2 我国风能利用的现状分析

3.2.1 我国风能利用的资源基础

3.2.2 我国风能利用的优势--风电的低碳经济效益分析

3.2.3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阶段划分

4.1 世界风电产业生命周期评价预测

4.1.1 世界风电产业的成长与发展历程概述

4.1.2 世界风电产业当前所处阶段评价

4.1.3 世界重大科技创新的生命周期比较分析

4.1.4 世界风电产业的生命周期预测

4.2 我国风电产业生命周期评价预测与阶段划分

4.2.1 我国风电产业的成长与发展历程概述

4.2.2 我国风电产业当前所处阶段评价--基于装机容量的历史与灰色预测

4.2.3 我国风电产业生命周期预测与阶段划分

5 不同发展阶段的我国风电产业链培育与整合战略

5.1 风电产业链模型构建

5.2 现阶段我国风电产业链各环节主要问题分析

5.2.1 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平衡

5.2.2 风电项目投资回报率低

5.2.3 风机制造技术环节薄弱

5.2.4 电网建设相对滞后

5.3 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我国风电产业链整合与培育战略选择

5.3.1 萌芽阶段--幼稚产业的保护战略

5.3.2 成长阶段--产业链纵向深度整合与培育战略

5.3.3 成熟阶段--横向优化整合与风能资源的充分开发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转型的发展阶段,能源消耗严重,加上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不仅是缓解能源与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作为一方大国履行节能减排义务的体现。
   风能是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可再生能源,我国风能资源储量丰富,且风能利用的低碳经济效益良好,我国风电产业发展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开始发展,在世界风电发展的大背景支持下,以及国家一系列强有力政策措施扶持下,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包括风电项目建设、风机整机制造、零部件制造和其他配套行业都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然而作为一门高技术新兴产业,其发展在备受瞩目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这是由于风电的社会历史背景、技术特性和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外文文献,分析世界风电的发展历程,并对比人类历史上其他重要科技革新生命历程,预测世界风电产业的生命周期将远远超过其他人类重大科技革新的生命周期,而持续约两百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是在世界风电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点较高也较晚,因此我国风电产业的萌芽期被大大缩短,很快进入成长阶段,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快接近了世界水平,然而我国风电产业虽然起点较高但是技术积累不足,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较发达国家落后,风机技术赶上世界步伐尚需时日,同时我国工业化进程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电网架构薄弱,目前风电并网成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而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预测我国风电产业的成长阶段将比世界总体的产业发展落后5年时间。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与预测,将我国风电产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我国现阶段风我国电产业链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我国风电产业部分环节发展过热,产业上下游发展不协调,利益分配不合理,在风机制造技术研究、风电并网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或轻或重的问题需要继续改进。最后,运用产业链整合、培育的相关理论,深刻分析我国风电产业各环节的平衡机制与整合机制,结合对我国风电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发展特征,与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条件、环境,经过严密论证与分析,以我国风电产业当前所处的成长阶段为重点,分别针对各个阶段提出了适合于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产业链整合与培育战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