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摩擦副表面微凹槽织构相关摩擦学理论及试验研究
【6h】

摩擦副表面微凹槽织构相关摩擦学理论及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表面织构是指通过一定的加工技术在摩擦副表面加工制备出具有一定尺寸、形状和排列的图案。已有的研究表明,合适参数的表面织构可以显著改善机械零件表面的摩擦学性能。目前,对于微凹坑型表面织构的研究比较充分,而针对微凹槽型表面织构的摩擦学性能研究,尤其是在润滑理论的研究方面还比较少见。为此,论文首先通过多重网格法求解无量纲雷诺方程,较为系统地开展了具有规则直线形凹槽的全部织构化表面、局部织构化表面和V形凹槽的全部织构化表面流体动压润滑性能的研究。
   对于具有规则直线形凹槽的全部织构化表面的研究中发现:直线形凹槽的宽度、深度、间距和倾斜角对润滑油膜承载力有重要的影响;存在使润滑油膜承载力达到最大的最优凹槽深度、间距和倾斜角,润滑油膜承载力随着凹槽宽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合理优化直线形凹槽的几何参数能够显著提高表面的动压承载力。
   对于具有规则直线形凹槽的局部织构化表面的研究中发现:直线形凹槽的深度、面积密度、倾斜角和织构化比值对润滑油膜承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凹槽的宽度对润滑油膜承载力几乎没有影响;存在使润滑油膜承载力达到最大的最优凹槽深度、倾斜角和织构化比值;润滑油膜承载力随着面积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优化直线形凹槽的几何参数,局部织构化表面所产生的润滑油膜承载力可以近似等价于Rayleigh阶梯形滑块。
   对于具有规则V形凹槽的全部织构化表面的研究中发现:V形凹槽的角度对润滑油膜承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存在着使得润滑油膜承载力达到最大的最优V形凹槽深度和横向槽间距;润滑油膜承载力随着V形凹槽的宽度和边长的增大呈线性递增的趋势,随着纵向槽间距的减小而减小。
   在润滑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论文随后对微凹槽型表面织构的激光加工工艺试验和V形凹槽的摩擦学性能试验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通过采用声光调Q二极管泵浦Nd:YAG激光器在45#钢试样表面进行微凹槽表面织构激光加工工艺试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微凹槽加工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泵浦电流、扫描速度和重复频率都是影响微凹槽几何形貌参数与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通过采用销-盘式摩擦副考察了V形凹槽表面织构对减摩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45#钢表面制备V形凹槽表面织构能够有效减小表面的摩擦系数,尤其是在载荷较低、速度较大的工况条件下,V形凹槽的润滑减摩效果比较显著;通过试验结果与理论仿真结果的对比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指出了两者产生差别的原因。
   论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表面织构的摩擦学理论,可为微凹槽表面织构的设计及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