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氧化铝和氧化钛对聚酰亚胺和聚酯漆包线漆改性的研究
【6h】

氧化铝和氧化钛对聚酰亚胺和聚酯漆包线漆改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 1电绝缘材料

1. 2漆包线简介

1. 3聚酰亚胺漆包线漆简介

1. 4 聚酯漆包线漆简介

1. 5无机纳米氧化钛简介

1. 6无机纳米氧化铝的简介

1. 7本选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 1实验材料

2. 2实验仪器

2. 3实验方法

2. 4分析与表征

2. 5性能测试

第三章 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漆包线漆

3. 1 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漆的制备

3. 2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XR D表征

3.3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膜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

3.4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膜的热失重(TG)表征

3. 5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漆的盐水针孔性能测试

3. 6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漆的耐溶剂性能测试

3. 7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漆包线的介质损耗测试

3. 8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漆的热冲性能测试

3. 9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漆的耐电压性能测试

3. 10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氧化钛改性聚酰亚胺漆包线漆

4. 1氧化钛改性聚酰亚胺漆的制备

4. 2氧化钛改性聚酰亚胺杂化膜的XR D表征

4.3氧化钛改性聚酰亚胺杂化膜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

4. 4氧化钛改性聚酰亚胺杂化膜的热失重(TG )表征

4. 5氧化钛改性聚酰亚胺漆包线的盐水针孔性能测试

4. 6氧化钛改性聚酰亚胺漆包线的耐溶剂性能

4. 7氧化钛改性聚酰亚胺漆包线的介质损耗测试

4. 8氧化钛改性聚酰亚胺漆包线的热冲性能测试

4. 9氧化钛改性聚酰亚胺漆包线的耐电压性能测试

4. 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氧化铝改性聚酯漆包线漆

5. 1 改性聚酯漆包线漆的制备

5. 2 改性聚酯漆包线漆的红外图谱

5. 3 改性聚酯漆包线漆的XR D图谱

5. 4 耐溶剂性能测试

5. 5 针孔性能测试

5. 6 介质损耗与温度研究

5. 7 热冲性能测试

5. 8 耐电压性能测试

5. 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氧化钛改性聚酯漆包线漆

6. 1 改性聚酯漆包线漆的制备

6. 2 改性聚酯漆包线漆的红外谱图

6. 3 改性聚酯漆包线漆的XR D图谱

6. 4 耐溶剂性能测试

6. 5 盐水针孔性能测试

6. 6 介质损耗与温度研究

6. 7 热冲性能测试

6. 8 耐电压性能测试

6. 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 1 结论

7.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漆包线漆作为电绝缘材料中最常使用的固体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电机电器类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经济效益。在人类社会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市场对于电绝缘材料的要求除了具备最基本的绝缘性还需要具备很好的柔韧性、耐热性、耐溶剂性、耐电压型和低介质损耗等其他性能。目前,聚酰亚胺(PI)漆包线漆和聚酯(PE)漆包线漆因其各自的特性而在各自的应用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而各自也面临市场在上述方面的更高要求。将无机纳米粒子添加到漆包线漆中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要更好地发挥纳米粒子的特性从而获得性能优异的高分子绝缘漆料,关键还在于把纳米粒子更稳定更均匀地分散到这两种高分子体系中。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简称S-G法)制备TiO2和Al2O3纳米粒子(溶胶),再将这两种无机粒子分别加入在聚酰亚胺或聚酯多元醇中,无机纳米粒子和尚未聚合的单体(混合液)共聚,通过改变无机纳米粒子的掺杂量来探讨其对改性聚酯漆和改性聚酰亚胺漆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所制备的改性漆进行结构表征;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来分析改性漆中纳米TiO2或Al2O3的结晶情况,用热重法分析改性聚酰亚胺漆的热稳定性,同时对这两种改性漆进行热冲击、耐电压、耐溶剂、盐水针孔和介质损耗性能测试取得结果如下:
  1)当Al2O3或TiO2掺杂到PI或PE中,随着无机粒子掺杂量的增加,无机粒子的结晶度增加,分子基本结构保持不变,机械应力下和电场中的耐热性能均得到提高,耐电压性能下降,漆膜交联度提高。
  2)随着无机粒子Al2O3或TiO2掺杂量的增加,当掺杂到PI体系中时,其红外光谱吸收峰的透过率降低,漆膜柔韧性能降低;当掺杂到PE体系中时,其红外光谱吸收峰的透过率升高,漆膜柔韧性能增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