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UCH-L1、GFAP在早产儿脑损伤中临床意义研究
【6h】

血清UCH-L1、GFAP在早产儿脑损伤中临床意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55] Florio P, Perrone S, Luisi S, et al.Increas

[57] Banks WA, Gray AM, Erickson MA, et al. Lipo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探讨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分析其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留取生后6 h、72 h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血清UCH-L1及GFAP水平。根据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所有早产儿分为脑白质损伤(WMD)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组及无脑损伤组;依据脑损伤程度不同,将WMD组及PVH-IVH组分为轻度和重度脑损伤组;应用Gesell 发育诊断量表评估脑损伤患儿发育商,根据纠正胎龄6个月发育商结果,将脑损伤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无脑损伤组、PVH-IVH组及WMD组三组间,轻度与重度脑损伤之间,以及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早产儿血清UCH-L1及GFAP水平有无差异;分析血清UCH-L1、GFAP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以及与神经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1)无脑损伤组、PVH-IVH组及WMD组比较,生后6 h及72 h,血清UCH-L1及GFAP水平在WMD组明显高于PVH-IVH组和无脑损伤组,PVH-IVH组明显高于无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PVH-IVH组和WMD组血清UCH-L1水平在生后72 h较生后6 h明显降低,而血清GFAP水平在生后 72 h较生后6 h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脑损伤组血清UCH-L1及GFAP水平生后6 h与生后72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轻度与重度脑损伤组比较,在各时间点,血清UCH-L1及GFAP水平在重度 WMD 组明显高于轻度 WMD 组,重度 PVH-IVH 组明显高于轻度PVH-I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对WMD及PVH-IVH患儿随访至纠正胎龄6个月,有32例完成随访,其中预后不良患儿7例,预后良好患儿25例。生后6 h及72 h,预后不良组血清GFAP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 UCH-L1 水平在生后 6 h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生后72 h血清UCH-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以0.57 ng/mL为截断值,生后6 h血清UCH-L1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87.5%;以0.51 ng/mL为截断值,生后6 h血清GFAP预测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74%。 (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生后6 h,血清UCH-L1及GFAP水平与患儿预后(发育商)呈负相关(分别r=-0.68、-0.69,均P<0.01);在生后72 h,血清GFAP水平与患儿预后呈负相关(r=-0.79,P<0.01),血清UCH-L1水平与患儿预后无明显相关性(r=-0.26,P>0.05)。 结论 血清UCH-L1及GFAP水平可作为早期评估脑损伤的敏感标志物,检测脑损伤早产儿血清UCH-L1及GFAP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早产儿脑损伤严重程度及评估患儿预后。

著录项

  • 作者

    黄玮玲;

  •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苏大学;
  • 学科 儿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卢红艳;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儿科学;
  • 关键词

    血清; GFAP; 早产儿脑损伤; 临床;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