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纳米银对Escherichia coli细胞活性及可培养性的胁迫机制研究
【6h】

纳米银对Escherichia coli细胞活性及可培养性的胁迫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纳米材料广泛应用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释放到环境中,由此引起的毒性效应成为关注的焦点。传统方法评估纳米材料毒性仅限于可培养细胞,并不适用于活的不可培养的(VBNC)细胞。作为一种典型的抗菌剂,纳米银(AgNPs)是否能诱导细胞进入VBNC状态尚未可知。另外,研究人员对 AgNPs 毒理机制至今尚未达成统一共识,大部分认为毒性主要归咎于Ag+释放,少部分认为与活性氧自由基(ROS)相关,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加深。因此,本课题以模式菌E. coli K12为研究对象,从生长评估、死活评估、细胞代谢评估三方面研究了AgNPs毒性效应;从AgNPs赋存状态转化、离子释放以及胞内ROS累积三方面探究AgNPs胁迫机制并通过外源添加四种解毒剂进一步深入解析。初步获得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光照和Cl?浓度影响AgNPs对微生物的毒性效应。在监测E. coli K12生长曲线的实验中发现,黑暗或者光照条件下,随着外源添加NaCl浓度升高AgNPs毒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然而,平板计数结果与生长曲线结果有所差异,各处理组E. coli K12可培养的细胞数目远小于对照组,但光照和高浓度NaCl条件会提高可培养的细胞数目;另外,基于SYTO9/PI荧光染色法验证细胞死活,大部分细胞为活细胞并保持细胞膜完整性,说明E. coli K12进入VBNC状态;进一步检测ATP产量证实了细胞仍具代谢活性。因此,AgNPs诱导E. coli K12进入VBNC状态,且光照和高浓度NaCl条件介导了AgNPs对细胞VBNC状态的影响。 (2)AgNPs 赋存状态影响其抗菌毒性。NaCl 处理使AgNPs 接触角变小,易与亲水性细胞表面接触,导致更高毒性;AgNPs 稳定性和团聚程度影响其毒性,NaCl 浓度为50 mM时AgNPs的ζ电位绝对值最高,即在此条件下AgNPs有相对较好的稳定性和可溶性。另外,AgNPs倾向于发生团聚,且黑暗条件下AgNPs团聚程度相对较高;AgNPs氯化产物为AgClx1?x(aq)而非AgCl(s),导致AgNPs较高毒性。 (3)AgNPs胁迫机制与离子释放和胞内ROS累积紧密相关。随着Cl?浓度升高, AgNPs溶解量逐渐增加,而且光照可轻微促进AgNPs氧化溶解;AgNPs处理使得E. coli K12胞内ROS水平显著提高,而外源添加Cl?可以减少胞内ROS产生。 ( 4 ) AgNPs 溶解导致的胞内 ROS 水平升高为其潜在的胁迫机制。Ag+络合剂(Na2S2O3和Na2S)和ROS清除剂(Vit C和rGSH)不仅可以去除AgNPs对E.coli K12的胁迫,而且可以降低胞内ROS产量至对照组水平。

著录项

  • 作者

    卢雪蓉;

  •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

  • 授予单位 江苏大学;
  • 学科 环境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潜;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纳米银; 细胞活性; 可培养性; 胁迫;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