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面开放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研究
【6h】

全面开放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理论及成果

1.2.2国内研究理论及成果

1.3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1.4可预期的成果及创新点

1.4.1可预期的成果

1.4.2创新点和不足

1.5本章小结

第2章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分析

2.1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理论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2.2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模型分析

2.2.1比较利益模型

2.2.2成本收益模型

2.3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2.4全面开放后的金融新格局

2.4.1全面开放后国内金融市场状况

2.4.2全面开放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地位的SWOT分析

2.5本章小结

第3章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3.1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3.1.1中国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3.1.2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3.1.3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3.1.4其他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3.1.5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尚处于较低阶段

3.2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3.2.1银行总体实力较弱,盈利能力差

3.2.2海外机构分布不合理,海外资产和利润比重小

3.2.3海外机构层次低,业务和利润来源单一

3.2.4管理方式落后,业务创新能力弱

3.2.5面临的风险增大,监管体制落后

3.2.6高素质人才比重小,国际化人才匮乏

3.3本章小结

第4章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战略

4.1组建集团化银行机构,增强银行实力

4.2优化海外布局,提高海外比重

4.3提升海外机构层次,拓展业务和利润来源渠道

4.4强化科学管理,推进业务创新

4.5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监管体制

4.6实施市场化人才战略,培养金融业高级人才

4.7本章小结

第5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2006年12月11日我国认真履行加入WTO时的承诺,如期对金融业实施全面开放,商业银行从该日起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实施国民待遇。从此之后,外资银行将纷纷涌入国内,大大加快在国内开设网点的步伐,争相进行跑马圈地,激烈的银行争夺之战不可避免。面对激烈的竞争,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加快发展,除了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外,还要实施“走出去”国际化经营战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金融业全面开放后,我国银行业与全球金融业的一体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随着综合国力增强、金融体制改革、宏观环境变迁,特别是在一些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和体制改革上市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积极稳妥的实施“走出去”国际化战略,迅速实现与全球金融业的融合,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不断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 本文就是围绕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这一主题而展开的,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的结论,并运用实际数据和图表相结合的方式,从银行的盈利能力、海外布局、海外机构层次、管理方式、业务创新能力、监管体制、人才等多个角度论证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进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战略。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水平较低,与世界大银行存在非常大的差距,金融业全面开放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与劣势同在。要跻身于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银行行列,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我们抓住良好机遇,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不断砥砺磨练自己,就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不断向国际化大银行迈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