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秦淮河底栖微生物特征及其与水质关系研究
【6h】

秦淮河底栖微生物特征及其与水质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研究现状

1.2.1城市河流水质特征

1.2.2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现状

1.2.3微生物与水体水质关系研究现状

1.3研究对象-秦淮河

1.3.1秦淮河概述

1.3.2秦淮河水污染现状

1.3.3秦淮河水环境治理及研究现状

1.4研究内容

1.5技术路线

第二章调查、实验和数据分析方法

2.1采样点的布置

2.2水样的采集与监测分析

2.2.1水样的采集

2.2.2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2.3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

2.3底泥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3.1底泥样品的采集

2.3.1底泥样品的处理

2.4底泥样品的监测分析

2.4.1监测对象

2.4.2测定方法-底栖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2.5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秦淮河水质调查与变化规律分析

3.1秦淮河水质状况总体特征

3.2秦淮河水质的时间变化规律

3.2.1水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2.2 pH的时间变化规律

3.2.3 TN的时间变化规律

3.2.4 TP的时间变化规律

3.2.5高锰酸盐指数的时间变化规律

3.2.6 NH3-N的时间变化规律

3.2.7 NO3-N的时间变化规律

3.2.8 NO2-N的时间变化规律

3.2.9综合污染指数的季节变化规律

3.3秦淮河不同河段水质变化规律

3.3.1不同河段水质指标变化规律

3.3.2不同河段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规律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秦淮河底栖微生物特征调查与分析

4.1秦淮河底栖微生物总体特征

4.2秦淮河底栖微生物的时间变化特征

4.2.1细菌数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4.2.2放线菌数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4.2.3固氮菌数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4.2.4氨化菌数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4.2.5亚硝化菌数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4.2.6硝化菌数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4.2.7底栖微生物的季节变化特征

4.3秦淮河不同河段底栖微生物分布特征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秦淮河水质与底栖微生物的关系分析

5.1水质与微生物相互影响的原理分析

5.1.1水体水质与水体中的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5.1.2水体水质与底栖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5.2秦淮河水质特征与底栖微生物特征的关系分析

5.3秦淮河综合污染指数与底栖微生物的相关关系分析

5.3.1秦淮河年际综合污染指数与底栖微生物关系分析

5.3.2秦淮河不同季节综合污染指数与底栖微生物关系分析

5.3.3秦淮河不同河段综合污染指数与底栖微生物关系分析

5.4秦淮河水质指标与底栖微生物的相关关系分析

5.4.1秦淮河年际水质指标与底栖微生物关系分析

5.4.2秦淮河不同季节水质指标与底栖微生物关系分析

5.4.3秦淮河不同河段水质指标与底栖微生物关系分析

5.5秦淮河水质与底栖微生物关系的原因分析

5.6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流污染加剧。由于水体水质与底栖微生物之间具有相互影响关系,底栖微生物对水质污染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本论文以南京市秦淮河为例,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质和底栖微生物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研究了秦淮河底栖微生物与水质的关系。全文具体内容如下: (1)对秦淮河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水质调查,分析了其总体污染特征及各季节、各河段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秦淮河水体水质未达到其环境功能规划的Ⅳ类水标准,主要污染物为N,且以NH<,3>-N为主要污染形态,而高锰酸盐指数及TP含量达标;从季节变化看,秋季水质最好,冬季水质最差;不同河段水质的空间变化表明,入河口区水质最差,自然河段水质最好。 (2)对秦淮河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底栖微生物调查,分析了底栖微生物特征。结果表明:在秦淮河所监测的几种底栖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多,平均达到了10<'7>数量级;氮素循环菌中氨化菌数量最多,而亚硝化菌最少;底栖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春夏季数量较多,秋季数量相对较少,冬季数量最少;底栖微生物数量在入河口区最少,而在自然河段最多。 (3)研究了秦淮河水质与底栖微生物关系。结果表明:水质状况较好的自然河段底栖微生物数量最多,水质最差的入河口区底栖微生物数量最少,并且冬季底栖微生物数量也最少,水质与底栖微生物数量之间呈现一定的负相关;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底栖微生物数量与综合污染指数呈负相关:并且,可以考虑以底栖固氮菌作为指示秦淮河综合污染程度的底栖微生物;而固氮菌和放线菌可分别作为指示秦淮河春季和夏季综合污染程度的底栖微生物;氨化菌可作为指示自然河段综合污染程度的底栖微生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