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筑遮阳设计及其对室内物理环境的影响
【6h】

建筑遮阳设计及其对室内物理环境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绪 言

0.1建筑遮阳的概念

0.1.1建筑遮阳与窗口遮阳的关系

0.1.2建筑遮阳与建筑防热的关系

0.2建筑遮阳的发展历程

0.3研究建筑遮阳的依据

0.3.1时代背景

0.3.2我国气候特点

0.3.3我国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状况

0.3.4建筑设计方面

0.4研究建筑遮阳设计的意义

0.4.1节约建筑能耗,保护环境

0.4.2改善室内物理环境

0.4.3给建筑师提供基本的遮阳设计参数

0.4.4促进建筑设计与技术的协调发展

0.5建筑遮阳设计研究的内容

0.5.1夏季通过外围护结构的传热分析

0.5.2建筑遮阳设计

0.5.3建筑遮阳设计的新趋势

0.6本章小结

第一章建筑遮阳

1.1建筑遮阳的2个参数

1.1.1玻璃(窗户)的遮阳系数SC

1.1.2遮阳衰减系数SC’

1.1.3遮阳衰减系数的确定

1.2窗口遮阳

1.2.1简易遮阳与遮阳板

1.2.2固定遮阳与可调遮阳

1.2.3外遮阳、内遮阳、玻璃中间遮阳

1.3外围护结构不透明部分遮阳

1.4绿化遮阳

1.4.1降低环境温度(te)

1.4.2遮挡直射阳光

1.4.3导风——即通过绿化配置将风导入室内

1.4.4落叶植物是天然的“自动”可调节遮阳

1.4.5绿化遮阳的适用性

1.5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章遮阳防热分析

2.1夏季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方式

2.2夏季防热分析

2.2.1外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分析

2.2.2一般防热措施效果分析

2.2.3绿化防热效果分析

2.3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南京地区建筑遮阳及室内环境状况调查研究

3.1高层办公建筑室内环境、能耗及遮阳情况的调查

3.1.1办公楼室内环境状况

3.1.2办公楼能耗状况

3.1.3办公楼遮阳情况

3.2住宅遮阳的调查

3.3对学校建筑遮阳与光环境状况的调查

3.3.1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

3.3.2南京大学鼓楼校区

3.3.3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

3.4本章小结

3.4.1结论

3.4.2建议

第四章建筑遮阳与室内物理环境

4.1建筑遮阳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4.1.1改善室内热舒适

4.1.2减少建筑物制冷能耗

4.1.3建筑遮阳与通风

4.2建筑遮阳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

4.2.1建筑遮阳与采光

4.2.2节约照明能耗

4.3减弱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干扰

4.4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五章建筑遮阳设计

5.1建筑遮阳设计的相关因素

5.1.1气候因素

5.1.2地球绕太阳运行规律

5.2建筑遮阳设计原理

5.2.1遮阳日期及时间的确定

5.2.2选择合适的遮阳方式和构造形式

5.2.3确定遮阳构件的构造尺寸

5.3窗口遮阳设计方法概述

5.3.1几何法

5.3.2利用图表法

5.3.3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分析法

5.4不透明外围护结构遮阳设计方法概述

5.5本章小结

注释

第六章建筑遮阳设计的新趋势

6.1透明隔热墙(TIW)

6.2复合玻璃幕墙

6.2.1单框玻璃幕墙

6.2.2双层玻璃幕墙

6.3光电与建筑遮阳集成

6.3.1光电的基础知识

6.3.2光电与建筑遮阳集成技术

6.3.3光电与建筑遮阳集成的隔热效果

6.4本章小结

注释

结 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 记

展开▼

摘要

建筑遮阳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节约建筑能耗、与改善室内光环境和夏季室内热舒适有着重要的意义.该论文以建筑遮阳为研究对象,论述建筑遮阳及其对室内物理环境的影响.该文的绪言界定了建筑遮阳的概念,明确了论文的研究范畴.在简要回顾建筑遮阳的发展历程之后,说明了研究建筑遮阳的缘起、目的和意义.针对当前对建筑遮阳的困惑与观念障碍,指出研究建筑遮阳的重要意义.第一章探讨了表征建筑遮阳效果的几个参数,提出遮阳衰减系数(SC')的新概念.根据该文对建筑遮阳概念的界定,提出用遮阳衰减系数(SC')取代遮阳系数(SC)表征建筑遮阳效能,并提出了遮阳衰减系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对建筑遮阳进行了分类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第二章首先分析了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方式,并对外围护结构的传热进行了计算分析,对常用防热措施的防热效果进行了计算比较,得出建筑遮阳的防热效果非常显著等4点结论.计算分析了绿化遮阳的防热效果.第三章对南京地区一些建筑的遮阳情况及相关室内环境与能耗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了5点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第四章分析了建筑遮阳对室内物理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列举了一些遮阳设计的技术数据和图表,为建筑遮阳设计提供参考.第五章分析了与建筑遮阳设计有关的因素,并介绍了一些总结地球绕太阳运行规律的日照图表及其原理与应用方法;提出了建筑遮阳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表述了建筑遮阳设计的基本方法.第六章介绍了建筑遮阳设计的新趋势——集成与多功能,分别介绍了遮阳与建筑构件的各种集成方式:透明隔热墙(TIW)、复合玻璃幕墙、光电屋顶、光伏一体化墙、光电玻璃及光电板与窗口遮阳集成等.该文的研究,能给建筑师及其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