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境硝化细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6h】

环境硝化细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前言

第一章硝化细菌FISH检测方法建立及条件优化

第二章应用FISH技术对生物脱氮工艺效果评价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硝化作用微生物研究方法的进展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湖泊富营养化已是世界各国急需解决的水环境问题,氮是引起湖泊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之一。在污水氮净化技术中,生物脱氮技术因经济有效而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脱氮方法。在生物脱氮过程中硝化细菌是主要的执行者。然而由于传统硝化细菌培养技术的限制,使生物脱氮过程中硝化细菌的监测十分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效提高了环境微生物的监测水平,其中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以其快速、准确等特点成为环境微生物检测中具有应用优势的技术之一。 本研究通过构建、并优化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定量检测环境样品中硝化细菌,并应用该技术观察了多种生物脱氮工艺(滴滤池、跌水接触氧化池、潜流人工湿地、水生植物滤床)以及菌-藻共生系统中总细菌、亚硝酸细菌、硝酸细菌时空分布生物量变化特点,初步探讨了在多种环境样本中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监测硝化细菌变化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初步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FISH技术检测环境总细菌、亚硝酸细菌、硝酸细菌等微生物的实验条件。FISH技术检测环境硝化细菌优化条件包括:样品预处理条件:热固定2小时,脱水3分钟;亚硝酸细菌杂交条件:杂交温度46°C,杂交时间3小时,洗脱液中NaCI浓度60mmol/L;硝酸细菌杂交条件:杂交温度46°C,杂交时间5小时,洗脱液中NaCI浓度60mmol/L。细菌总数杂交条件:温度60°C,杂交时间3小时,NaCl浓度10mmol/L。 2.应用FISH技术定量检测滴滤池生物膜硝化细菌,结果显示硝化细菌的时空分布为:滴滤池中部的硝化细菌生物量高于上部、下部;秋季总细菌、硝化细菌生物量高于夏、冬季节。滴滤池生物膜微生物与脱氮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膜细菌总量及硝化细菌生物量与TN去除率呈正相关。 3.对跌水接触氧化池生物膜的硝化细菌检测结果如下:第Ⅱ、Ⅲ、Ⅳ级池的硝酸细菌数量相对较多,尤其是第Ⅲ级池最多,该装置的主要反应区为第Ⅱ、Ⅲ、Ⅳ级,第Ⅲ级池起核心作用。秋季总细菌、硝化细菌生物量高于夏、冬季节。跌水接触氧化池生物膜硝酸细菌数量、亚硝酸细菌数量及生物膜细菌总数量分别与TN去除率和NH3-N去除率相关。 4.潜流人工湿地、水生植物滤床中硝化细菌的分布特点显示:潜流人工湿地的水生植物根系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总细菌生物量沿着水流的方向逐渐减少,其中第二级人工湿地植物根系中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总细菌生物量较高;细砂层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总细菌生物量要明显少于碎石层。水生植物滤床植物根系硝化细菌生物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秋季总细菌、硝化细菌的数量高,在第二、三级微生物生物量较高:人工湿地最大特点为亚硝酸细菌与硝酸细菌比值较高。 5.菌-藻固化系统中硝化细菌检测结果表明:在菌-藻固化系统中,不同藻类以及菌藻不同比值均影响固化系统中硝化细菌、藻生物量变化。小球藻和硝化细菌比值为1∶25的固化系统中,菌藻增幅量低于比值为1∶10的固化系统;而在斜生栅藻和硝化细菌比值为1∶25的固化系统中,菌藻增幅量高于比值为1∶10的固化系统。菌-藻固化系统中菌藻含量变化与其除氮效率相吻合。 综上所述,FISH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与定量多种环境体系中硝化细菌生物量,为生物脱氮过程中硝化细菌的实时监测提供重要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