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个母系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大家系的分子病因学研究
【6h】

一个母系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大家系的分子病因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前 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结果

第四章讨论

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展开▼

摘要

耳聋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疾病,根据是否伴发其他症状而分为综合征型耳聋和非综合征型耳聋两种,其中非综合征型耳聋受到线粒体、核基因及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致病原因的复杂性,至今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明了。通过对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研究,可以帮助找到相关的致病基因,并最终为控制其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本文通过对一江苏遗传性耳聋大家系的研究,探讨该家系耳聋发生的线粒体突变基础,并对核候选基因进行初步筛查。方法:研究中分别采用PCR-RFLP及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等方法,对核心家系72名成员的线粒体基因突变热点进行了筛查,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家系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研究,发现并确定了线粒体其他致病突变位点,并进一步分析线粒体不同突变之间的关系。在已报导的核候选基因中,连接蛋白26基因(Cx26,GJB2)与具有mtDNAA1555G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的相关性报导最多、争议最大,所以本研究中,我们利用Apa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直接测序法,也筛查了核心家系中连接蛋白26基因中已报导的亚洲人突变热点235delC的突变情况,并对Cx26基因中235delC突变与线粒体突变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在核心家系所有27名母系成员中均发现具有A1555G突变,呈母系遗传;具有耳聋表型的为21人(77.8%),呈现较高的外显率;在该家系所有母系成员的线粒体基因组中除A1555G突变外,还同时存在与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的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上961位点同质型C的插入突变,在本家系中与A1555G共分离;另外,新发现一个既往未见报道的线粒体DNA突变——tRNASer(UCN)基因7449位点G的插入突变,但该突变仅在2名母系成员(母子关系)中存在。在对核候选基因的初一步研究中,所筛查的包括配偶在内的72例个体中,仅3例具有Cx26基因235delC杂合子突变,且均出现在母系成员中,但3例成员的耳聋表型却不同。结论:实验结果再次验证线粒体A1555G突变是该家系成员致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推测线粒体961insC突变可能通过改变12SrRNA基因的高级结构,并与A1555G突变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了突变携带者对氨基糖甙类药物的敏感性,并导致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缺陷和呼吸链产能降低,可能是该家系A1555G突变致聋高外显率的原因之一。而线粒体7449insG突变除了自身可能影响线粒体功能外,与其他突变的关系尚需追踪调查。而对核候选基因的研究结果尚无法得出该家系中Cx26基因的235delC杂合子突变会加重线粒体A1555G突变导致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的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