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沈寿对中国刺绣艺术的贡献
【6h】

论沈寿对中国刺绣艺术的贡献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少而有志,以绣自立于世

第一节“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乡土背景

第二节“闺阁家家架绣棚,妇姑人人习巧针”的氛围熏染

第三节摹绣“吴门画派”佳作,绣名初成

第二章熔铸中西,沈寿刺绣艺术风格的形成

第一节夫画妻绣,刺绣与绘画艺术完美结合

第二节御笔赐寿,苏绣作品名震京师

第三节中西合璧,“仿真绣”艺术风格形成

沈寿作品所获奖励和荣誉

附:朱启铃《女红传征略》中关于沈寿的记载

第三章刺绣教育,开办近代工艺美术学校

第一节北京“商部绣工科”

第二节苏州“同立绣工学校”

第三节天津“自立绣工传习所”

第四节苏州“同立绣校”临时绣工科

第五节南通“女红传习所”

附:朱启铃《丝绣笔记》·沈寿美术绣

附:袁熙旸编《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年表》(★为本文作者所加)

第四章张謇协助,《雪宦绣谱》成书传世

第一节莽莽中国独缺工艺之书

第二节《雪宦绣谱》对刺绣心得的理论总结

第三节《雪宦绣谱》对刺绣技法的理论总结

第五章薪火传人,沈寿对中国刺绣艺术的贡献

第一节沈寿对中国刺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第二节沈绣艺术架起中西美术交流的桥梁

第三节刺绣艺术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总结

第四节近代刺绣艺术教育硕果累累

结论

沈寿大事年表

参考书目

鸣谢

附图

展开▼

摘要

沈寿是中国清末民初杰出的刺绣大师,她一生致力于刺绣技艺的研习,其苏绣风格的绣屏作品获得了以慈禧为首的清皇室的赞誉,成为中国第一个公派出国考察刺绣的艺人。回国后在中国传统刺绣的基础上,将西方绘画的写实理论及技法和日本的美术绣经验融合进中国刺绣中,开创了“仿真绣”。“仿真绣”讲求“循画理,师真形”,其绣制的《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耶稣像》等多幅作品在国际上获得殊荣,将祖国的传统刺绣艺术发扬光大,促进了中西文化艺术之间的交流。沈寿在自已成功的基础上,又致力于近代的刺绣教育,主持开办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刺绣学校——皇家绣工学校,辛亥革命后又继续在天津、苏州等地创办各种绣校,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后应张謇之邀,沈寿到南通就任女红传习所所长,细心教绣八年,勤诲不倦,直到去世。在南通的八年期间,沈寿建立了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完善了因材施教的三种学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刺绣人才,其中很多人成为解放后新中国的刺绣艺术带头人。由于长期从事繁重的刺绣和教绣活动,沈寿积劳成疾。为避免“人亡艺绝,技之不传”,养病期间,由沈寿口述,张謇整理,将其毕生的刺绣经验和心得整理成《雪宦绣谱》,对刺绣艺术在理论上进行了总结和流传,为祖国的工艺美术史增加了一笔宝贵财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