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政治分析
【6h】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政治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一、对国企产权改革问题进行政治分析的意义

二、政治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观点

第一章 我国国企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政治影响

第一节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的界定

二、我国国企产权改革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我国国企产权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二、国企职工的安置问题

第三节 我国国企产权改革的政治意义及影响

一、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政治意义

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的问题对政治国家的影响

第二章 我国国企产权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理论的误导

一、“经济人”假设的非现实性

二、私有产权永恒论假设的局限

三、新自由主义理论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国家、政府主导型改革悖论

一、国家权力的双重性

二、权威政治模式的消极影响

三、政府主导改革的内在缺陷

第三节 公民社会自治能力的欠缺

一、公民意识的薄弱

二、专业化、职业化企业家队伍的缺失

三、社会自组织发展滞后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企产权改革理论的构建

第一节 对马克思产权理论的追溯

一、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

二、产权是一组权利束,并具有可分离性

三、国有制企业与公有制的关系论

四、人的全面解放的终极价值追求

第二节 对西方产权理论的借鉴

一、关于产权市场化的三个基本要求

二、国企产权的市场化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企产权改革理论——马克思产权理论的一个逻辑推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企产权改革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企产权改革理论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坚持国企改革方向深化国企产权改革

第一节 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以权力制约权力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国企产权改革民主化

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规范国企产权改革秩序

第二节 加快政府改革,完善改革配套机制

一、明确政府职能 推动政府转型

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建立阳光产权交易市场

三、完善国有企业职工流动再就业机制

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节 推动公民社会的成长,以社会制约权力

一、公民阶层的培育

二、企业家队伍的形成

三、社会自治组织的规范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一场党和政府主导的经济改革,对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04年“郎顾之争”引发全社会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大讨论,以此为契机,论文对国企产权改革中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和国企职工的安置这两大主要问题进行政治分析。 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框架中,论文首先揭示了国企产权改革的政治意义,指出人们对改革中主要问题的讨论实质已深入到对改革的必要性、指导思想与发展方向的探究;然后论文从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切入,指出新自由主义的误导、国家与政府主导型改革的内在缺陷以及公民社会自治能力的欠缺是导致国企产权改革出现两大主要问题的政治原因与社会原因,由此改革的深化表现出对政治国家民主化与公民社会成长的双重渴求;最后,论文认为要解决国企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确保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企产权改革理论;必须加快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加强政府改革的力度;必须注重公民社会自治化培育,在政府与社会各阶层的平等合作中为国企产权改革提供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社会基础,在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模式下实现现代社会的善治。

著录项

  • 作者

    田杨静;

  •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南大学;
  • 学科 政治学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魏福明;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279.241;
  •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产权改革; 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