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面向FTTx应用的WDM-TDMPON技术研究
【6h】

面向FTTx应用的WDM-TDMPON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光纤接入网及FTTx

1.1.1光纤宽带接入技术

1.1.2 FTTx简介

1.2 PON技术及其应用发展

1.2.1 PON技术及发展历史

1.2.2 PON技术的分类及比较

1.2.3 PON技术的应用发展

1.3国内外FTTH现状

1.3.1日本和韩国的发展状况

1.3.2美国的发展状况

1.3.3欧洲FTTH建设开始升温

1.3.4我国国内发展状况

1.4本文的研究目的、模型及结果

第二章对I TU-T G.984.x的研究

2.1 G.984.1 GPON的综合特性

2.2 G.984.2 GPON的PMD层特性

2.3 G.984.3 GPON的TC层特性

2.3.1 GPON组成

2.3.2 GPON的传输汇聚(TC)层

2.3.3动态带宽分配的信号化和结构

2.3.4激活方法

2.3.5测距,时延补偿

2.3.6前向纠错

2.4 G.984.4 GPON的ONT管理和控制接口规范

2.5 GPON的一些关键技术

2.5.1 GEM(G-PON Encapsulation Method):

2.5.2 GPON的帧结构

2.5.3媒质接入控制(MAC):

2.5.4 GPON的ONT管理和控制接口(OMCI)传送机制:

2.6 GPON层次模型

2.7 GPON在接入网和城域网中的应用

2.7.1 GPON在接入网中的应用

2.7.2 GPON在城域网中的应用

第三章WDM和TDM PON

3.1 WDM PON及与TDM PON特性比较

3.1.1 WDM PON

3.1.2 WDM与TDM PON的特性比较及融合

3.2多种WDM与TDM PON结构

3.2.1 GPON的简单两波长、三波长结构:

3.2.2 OLT的激光器用可调谐DFB(DBR)

3.2.3 OLT阵列(收发机阵列),ONU用LED

3.2.4用光突发模式发送机、接收机(BMR)

3.2.5利用OCSS实现的WDM-PON

3.2.6 双向RSOA的WDM-PON

3.2.7 ONU光环回(与WDM-PON技术结合)

3.3结合GPON,提出WDM-TDM PON混合结构

3.4对提出WDM-TDM PON混合结构简化实验方案

3.4.1 CWDM 4通道或2通道上下行通信

3.4.2 DWDM 8通道上下行通信

3.4.3下行帧及上行帧的规定:

3.4.4实验的扩展方向:

第四章WDM-TDM PON技术经济分析

4.1比特价位概念及定义式

4.2单纤双向WDM-TDM PON系统,Splitter一级级联模型

4.2.1 ONU中无半导体光放大器(SOA)

4.2.2 ONU中有半导体光放大器(SOA)

4.2.3两种情况比较分析

4.3双纤双向WDM-TDM PON系统,Splitter一级级联模型

4.3.1 ODN中无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4.3.2 ODN中有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4.3.3两种情况比较分析

4.4单纤、双纤双向比较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随着用户对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对FTTx的实现方式就提出更高要求。无源光网络(PON)具有高带宽(大容量)、成本低、易施工、易维护等优势,无疑成为实现大容量FTTx的首选。降低成本已经成为各商家的追求目标,因此建立系统的成本模型也就是大势所趋了。 本文首先细分了:FTTx随x的不同而异的各种类别,比较了各种PON技术,并综合报告了美国、日本、韩国、欧洲各国以及我国国内FTTx地发展状况。 其次,本文详细介绍了最新发布的GPON标准系列(G.984.x)及其一些关键技术。由于A/BPON、EPON、GPON均属于TDM PON,因此,本文接着分析了WDM PON和TDM PON的特性比较,讨论了多种WDMPON和TDM PON结构,综合各种结构以及WDM和TDM的优势,提出了WDM-TDM 混合PON单纤双向和双纤双向结构。然后就这种混合结构,提出了简化的实验方案及步骤。 最后,作出了对所提结构的经济分析。在重点考虑系统结构及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比特价位的概念及模型。对单纤双向和双纤双向两种情况,进行了系统结构的功率预算,并与传输距离、功分器(splitter)的级数及分光比 N 相联系。然后,分别建立两种情况中的比特价位模型,依据传输或接收每比特信息需多少价位,并结合系统当前的接近市场价格进行模拟,用以衡量不同传输速率、不同传输距离、不同用户数的情况下,价格成本的不同与相互间的关系,并做出分析比较,得出两种系统结构各自的优劣。这为实际的系统结构设计及成本降低带来极其重要的参考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