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甲烷为燃料的IT-SOFC阳极电催化剂的研究
【6h】

甲烷为燃料的IT-SOFC阳极电催化剂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燃料电池概述

1.1.1燃料电池研究开发的意义及特点

1.1.2燃料电池发展简史

1.1.3燃料电池基本工作原理简介

1.1.4我国发展燃料电池紧迫性及展望

1.2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

1.2.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概况

1.2.2SOFC的结构设计

1.2.3SOFC材料发展现状

1.3本论文的选题

1.3.1选题目的

1.3.2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化学试剂及仪器

2.1.1化学试剂

2.1.2实验气体

2.1.3实验仪器

2.2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2.2.1甘氨酸盐燃烧法

2.2.2实验过程

2.3催化剂表征

2.3.1热分析(DSC/TGA)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3扫描电镜分析(SEM)与X射线能谱分析(EDS)

2.3.4程序升温还原实验(TPR)

2.3.5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第三章 催化剂表征

3.1引言

3.2热分析(DSC/TGA)

3.2.1 SDC前驱体的热分析

3.2.2 SDC及不同Cu、Co质量比的双金属负载SDC初级粉体的热分析

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3.3.1不同焙烧温度下催化剂的XRD分析

3.3.2不同焙烧时间下催化剂的XRD分析

3.3.3焙烧前后催化剂的XRD分析

3.3.4四种不同稀土元素(Sm、Tb、Yb、Nd)掺杂的CeO2的XRD分析

3.3.5不同质量百分比的Cu负载的SDC的XRD分析

3.3.6不同质量比的Cu、Co双金属负载SDC的XRD谱图

3.3.7催化反应前后催化剂的XRD分析

3.4催化剂的扫描电镜分析(SEM)与X射线能谱分析(EDS)

3.4.1四种不同稀土(Sm、Tb、Yb、Nd)掺杂的CeO2表面形貌分析

3.4.2四种不同稀土(Sm、Tb、Yb、Nd)掺杂的CeO2掺杂量分析

3.5程序升温还原实验(TPR)

3.5.1不同百分比Cu负载SDC的TPR分析

3.5.2Cu负载的SDC与Cu、Co双金属负载SDC的TPR分析

3.5.3Co负载的SDC催化剂的TPR分析

3.5.4不同Cu、Co质量比的双金属负载SDC的TPR分析

3.6催化活性评价

3.6.1四种不同稀土元素(Sm、Tb、Yb、Nd)掺杂的CeO2的催化活性

3.6.2不同质量百分比的Cu负载的SDC的催化活性

3.6.3不同Cu、Co质量比的双金属负载SDC的催化活性

结论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直接采用碳一氢化合物作燃料是SOFC的发展趋势之一。近年来,随着掺杂CeO<,2>(DCO)作为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的开发成功,与其相匹配的阳极材料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论文通过对甲烷直接氧化的SOFC阳极催化剂设计、制备、表征、催化活性评价等一系列工作,对甲烷在贫氧状态下直接催化氧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采用甘氨酸(GNP)燃烧法制备了四种不同稀土元素(Sm、Tb、Yb、Nd)掺杂的CeO<,2>:不同质量百分比的Cu负载的SDC(Sm掺杂的CeO<,2>);不同质量比的Cu、Co双金属负载的SDC阳极电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DSC/TGA、XRD、SEM等表征和分析。DSC/TGA用于确定焙烧过程的热分解、晶化温度,确定催化剂的焙烧工艺条件。 通过XRD表征发现上述四种稀土掺杂的CeO<,2>在较低的温度下形成单一完整的萤石型结构。对焙烧的时间和温度进行了研究,焙烧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晶体结构尺寸越大。但是如果焙烧的温度太低,或时间太短,就无法形成完整的萤石型结构,结构发现以700℃焙烧4h为最佳。其次,XRD表征还发现Sm、Tb、Yb、Nd元素进入了CeO<,2>的晶格中,形成了单相固溶体,这些物质均为正交晶系,这表明稀土元素的掺杂并没有根本上改变氧化铈的晶相结构。Cu、Co的存在,不影响SDC的晶体结构,证明DCO的萤石型结构有很高的稳定性。 SEM表征结果表明用GNP燃烧法制得的催化剂粉体颗粒均匀,粒度达到了纳米级,尺寸大概在60-70nm左右。并且由于Sm掺杂的CeO<,2>粉体粒子呈短棒状,因此有很好的疏松度。 对双金属负载的SDC进行了TPR表征发现,Co含量的增大会使还原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但是Cu的存在可以使Co在较低温度下被还原,有利于低温活性的改善。此外,可能由于Cu和Co是以Cu包覆在Co外面的形式存在的,因此,过多的Cu反而会影响到Co的还原。 结合催化剂的反应工艺条件,考察了催化剂组成等因素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Cu、Co双负载的SDC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并且随着Co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实验结论表明:在以Cu、Co双金属负载的SDC催化剂体系里,应以Co为甲烷催化的主要活性组分,以Cu为助剂,增强Co的活性,并抑制积碳的生成,SDC作为载体形成有高的离子一电子混合导电性,与固体电解质形成良好的过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