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的对比研究
【6h】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文献综述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超声影像学诊断进展

第三章材料与方法

第四章结果

第五章讨论

第六章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VBI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参数一览表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测比较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与正常人和VBI患者在临床治疗前后的椎动脉颅外段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探讨CDFI在VBI临床诊治中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1、病例组:临床拟诊为VBI的患者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0~82岁,平均69岁。均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06年9月~2007年9月神经内科住院病人,主要症状以眩晕为主,同时至少有一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他症状,如眼症、猝倒、晕厥等,部分有轻微的脑干损害体征,并排除了其他可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该组患者在临床用扩血管、改善脑代谢等药物治疗前和用药一周后各检查一次。 2、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60~79岁,平均68岁,为无VBI的临床症状,无影响颅内供血的基础疾病且MRA示椎动脉信号正常的人群。 3、应用CDFI观察椎动脉的起始段和椎间段,测量内径;观察内膜和管腔;用脉冲多普勒测得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阻力指数RI)。 4、所得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将病例组治疗前后的椎动脉的内径和血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性,并分别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性。以P<0.05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1、病例组治疗前椎动脉的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前后内径无明显改变(P>0.05)。 2、病例组治疗前椎动脉的Vs、Vd小于对照组(P<0.01),RI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椎动脉的Vs、Vd增高(P<0.01),以RI增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的RI降低(P<0.05);病例组治疗后椎动脉的Vs与对照组接近(P>0.05),但Vd、RI大于对照组(P<0.01)。 3、病例组中治疗前椎动脉的Vs、Vd、RI和内径均在正常范围者12例,其椎动脉的Vs、Vd与对照组接近(P>0.05),但用药后明显增高(P<0.05)。 结论: 1、VBI患者大部分椎动脉内径和血流参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椎动脉形态改变及其血流Vs、Vd降低、RI增高,临床治疗可以降低椎动脉RI、提高Vs、Vd。 2、经治疗前后比较,CDFI还可发现在现有超声诊断标准以外的VBI患者。 3、CDFI可为VBI的明确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