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术前延迟时间对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及临床经过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6h】

术前延迟时间对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及临床经过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文献综述 急性病阑尾炎诊断进展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临床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收集

1.2相关定义

1.3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结果

2.1一般资料

2.2影响晚期阑尾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2.3术前延迟时间对诊断准确率、阴性阑尾切除率

2.4术前延迟时间对急性阑尾炎病理分型的影响

2.5术前延迟时间对术后事件的影响

第三章讨论

3.1术前时间与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及阴性阑尾切除率

3.2术前延迟时间与晚期阑尾炎发生率

3.3阴性阑尾切除率与晚期阑尾炎发生率

3.4术前延迟时间与术后事件

3.5本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阑尾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术前延迟时间对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及临床经过的影响,从而对临床上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帮助。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1月剑2006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连续收治的2107例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而接受了阑尾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定义为早期阑尾炎(early inflamed appendicitis);将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定义为晚期阑尾炎(advanced appendicitis)。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中与晚期阑尾炎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把患者按术前延迟时间的不同分为<12小时、12~24小时、24~36小时、36~48小时、48~72小时和>72小时六个组,分析术前延迟时间与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阴性阑尾切除率、病理严重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的关系。全部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Cochran-Mantel-Haenszel卡方、线性回归用于趋势检验。P<0.05定义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自1997年1月到2006年12月,共有2262位患者因疑诊为急性阑尾炎而接受了阑尾切除术,有2107(占93.1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符合统计分析要求。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5.67%。其中1217例(57.76%)证实为早期阑尾炎(early inflamed appendicitis),588例(27.91%)证实为晚期阑尾炎。有302例患者(14.33%)的病理结果证实为正常阑尾,其中有54例(2.56%)术中发现为其他疾病,另有248(11.77%)例患者为非特异性腹痛。在晚期阑尾炎患者中,男性:女性为1.72:1,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但在阴性阑尾切除及在术中发现为其他腹腔疾病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为为1:2.19和1:3.15,性别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0)。 2.单因素分析表明,与晚期阑尾炎的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P=0.000);术前总延迟时间(P=0.000);存在合并症(P=0.000);病史中的发热史(P=0.000)、腹泻史(P=0.039)、抗生素治疗史(P=0.000);入院时体温(P=0.000);体征中的反跳痛(P=0.000)、肌紧张(P=0.000)、板状腹(P=0.000);实验室检查中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0)。而性别(P=0.165)、恶心/呕吐史(P=0.293)、转移性腹痛史(P=0.773)、右下腹压痛(P=0.457)以及白细胞计数(P=0.060)在早期阑尾炎和晚期阑尾炎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延迟时间>36小时、年龄>65岁、入院时体温>38.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以及入院时出现肌紧张、板状腹等体征是晚期阑尾炎发生的高危因素。 3.随着术前延迟时间的增加,诊断准确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术前延迟时间(总延迟)小于12小时为低(79.50%),至术前延迟时间为24~36小时达到最高(90.77%),此后出现下降趋势,而在术前延迟时间超过72小时后诊断准确率为最低(75.14%)。与诊断准确率的变化相反,阴性阑尾切除率随着术前延迟时间的增加表现为先降后升的情况;阴性阑尾切除率在术前延迟时间(总延迟)小于12小时为20.50%;然后随着术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至24~36小时达到最低(9.23%);此后,随着术前时间增加,阴性阑尾切除率逐渐升高,至超过72小时达到24.86%。 4.早期阑尾炎患者与晚期阑尾炎患者的术前总延迟中位数时间分别为21.00(14.00,30.00)小时和36.00(25.00,54.00)小时,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早期阑尾炎患者与晚期阑尾炎患者的入院前延迟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17.00(10.00,26.00)小时和32.00(20.00,50.00)小时,两者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00)。早期阑尾炎患者与晚期阑尾炎患者的入院后延迟中位数时间分别为3.00(2.00,4.50)小时和3.00(2.50,5.00)小时,两者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363)。与症状发作后12小时内手术的患者相比,随着术前总延迟时间的增加,发生晚期阑尾炎的风险逐渐上升(P=0.000)。把术前总延迟时间分为入院前延迟时间和入院后延迟时间进行分组分析表明,主要是随着入院前延迟时间的增加,发生晚期阑尾炎的风险不断增加(P=0.000),入院后延迟时间的增加对发生晚期阑尾炎的风险无显著性意义(P=0.201)。 5.在急性阑尾炎病人中,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864±4.23)天,平均抗生素治疗时间为(5.19±1.97)天,平均术后发热时间为(54.84±43.05)小时。晚期阑尾炎患者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是早期阑尾炎患者的1.41倍(P=0.000),抗生素治疗时间为后者的1.44倍(P=0.000),术后发热时间是后者的1.60倍(P=0.00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后者的5.66倍(P=0.000),术中腹腔渗液培养的阳性率是后者的2.10倍(P=0.000)。随着术前延迟时间的增加,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结论: 1.随着术前延迟时间的增加,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阴性阑尾切除率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入院后延迟时间的增加并不能增加诊断准确率或降低阴性阑尾切除率。 2.对诊断明确的急性阑尾炎,延迟手术是不安全的。入院前延迟时间是影响急性阑尾炎病理分型的主要因素。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术前延迟时间呈正相关。 3.降低阴性阑尾切除率和晚期阑尾炎发生率的努力应着眼于入院前的处理。因为回顾性研究的缺陷,我们认为有必要开展一项前瞻性研究以证实这些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