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术前延误时间对机械性肠梗阻临床治疗的影响
【6h】

术前延误时间对机械性肠梗阻临床治疗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文献综述 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

第一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收集

1.2 相关定义

1.3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术前延误时间对肠切除的影响

2.3 术前延误时间对术后事件的影响

2.4 术前延误时间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5 术前延误时间对保守治疗成功率的影响

2.6 影响术前延误时间的因素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延误时间对机械性肠梗阻临床治疗的影响;探讨术前延误时间的影响因素;从而对临床上机械性肠梗阻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帮助。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入院的555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肠梗阻患者从症状出现至入院这段时间定义为入院前延误时间(preadmission delay);把入院至手术开始这段时间定义为入院后延误时间(postadmission delay);把症状出现至手术开始这段时间定义为术前总延误时间(preoperative delay)。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过程,并详细记录以下数据:年龄、症状出现至入院的时间、入院至手术的时间、症状出现至手术的时间、周围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白蛋白数值、性别、有无发热、有无腹痛、有无恶心或呕吐、有无腹胀、有无反跳痛、有无肌卫、入院后有无行胃肠减压、有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有无局限性腹部压痛、有无全腹压痛、有无腹部包块、有无腹部手术史、肠呜音情况、有无肠切除、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是否转ICU治疗、住院费用、保守治疗成功与否等。按机械性肠梗阻患者术前延误时间的不同将病人分为<24h、24~48h、48~72h、72~96h和>96h五个组,分析不同的延误时间与肠梗阻患者的肠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抗生素的使用时间、术后转ICU率及住院费用之间的关系;分析延误时间对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分析术前延误时间的影响因素。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t检验用于计量资料的分析,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非连续型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X2检验用于分类资料的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用于分析术前延误时间的影响因素;线性回归用于趋势检验。P<0.05定义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共有650位患者因机械性肠梗阻而入院治疗,有555(占85.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符合统计分析要求。在确诊的555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中,女性234例,占42.1%,男性321例,占57.9%;年龄最小为3岁,年龄最大为103岁,中位数年龄为65岁;有466例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疗,占83.9%,有196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占35.3%;在手术治疗的196例患者中,其中有50例患者术中行肠切除吻合术。共有89例患者出现106项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5.4%;在保守治疗患者中,34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体征好转后出院,有108例患者保守治疗失败后转外科手术治疗,还有1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死亡,保守治疗成功率为73.2%。 2.在手术治疗的病例中,肠切除组的入院前延误中位时间为70小时,入院后延误中位时间为67小时,术前总延误中位时间为93小时,无肠切除组的入院前延误中位时间为51小时,入院后延误中位时间为49小时,术前总延误中位时间为71小时。入院后延误时间与术前总延误时间对肠切除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入院前延误时间与肠切除率两者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术前总延误时间的增加,肠切除的发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5),与小于24小时组相比,各组出现肠切除的风险(OR)不断增加。 3.在机械性肠梗阻患者资料中,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2.7±3.2)天,平均术后发热时间(92.7±26.9)小时,平均住院费用(17109.3±4923.4)元。统计结果发现术前总延误时间对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时间、住院费用有显著影响(P<0.05),当把术前总延误时间分组后发现随着术前总延误时间的延长,术后住院时间(P<0.0001)、术后发热时间(P=0.01)、住院费用(P<0.0001)呈上升趋势。 4.机械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4%,术后并发症最常见的为切口感染,占18.9%,其次为肺部感染,占13.3%,2%的患者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其中有2例术后并发了肠漏、1例并发了粘连性肠梗阻而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卡方检验显示术前总延误时间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随着术前总延误时间的延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发生并发症的风险(OR)不断增加(P<0.05)。 5.在保守治疗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中,有34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体征好转后出院,占61.4%,有108例患者内科保守治疗失败后转外科手术治疗,占19.5%,还有1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死亡,占3.1%;统计结果发现入院前延误时间对保守治疗成功率有着显著影响(P<0.0001),而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入院前延误时间的延长,保守治疗成功率呈逐步下降趋势(P<0.05)。 6.在机械性肠梗阻患者资料中,术后抗生素使用中位时间为7天,秩和检验显示术前延误时间与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X2=8.3418,P=0.0798)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肛门排气中位时间4天,秩和检验结果表明术前总延误时间对其有显著影响(X2=26.9321,P<0.0001),但线性回归分析未发现术前总延误时间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存在相应的正负相关关系。术后共有34例患者转ICU监护治疗,秩和检验显示术前延误时间与术后转ICU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X2=4.4244,P=0.3516)。 7.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术前总延误时间分别与周围白细胞数(β=-12,P=0.017)、中性粒细胞百分率(β=-6.687,P=0.004)、白蛋白数值(β=-10.022,P=0.027)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且术前总延误时间与它们成负相关关系。卡方检验结果发现性别(P=0.7919)、入院后行胃肠减压(P=0.1005)、腹胀(P=0.0690)、全腹压痛(P=0.6611)、肛门停止排便、排气(P=0.3283)、肌卫(P=0.2117)、发热(P=0.0867)与术前总延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呕吐(P=0.0107)、局限性腹部压痛(P=0.0378)、反跳痛(P=0.0219)、腹部包块(P=0.0017)、腹部手术史(P=0.0285)对术前总延误时间有显著影响。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发现呕吐、局部腹部压痛的存在将缩短术前总延误时间,而腹部包块是延长术前总延误时间的影响因素。 结论: 1.对于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延迟手术是不安全的。随着术前延误时间的延长,行肠切除的风险逐步加大。入院后延误时间是影响肠切除发生率的主要因素,而入院前延误时间对其无显著影响。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术前总延误时间呈正相关。 2.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越长,保守治疗的成功率越小,应尽早转为外科手术治疗。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的成功率与入院前延误时间呈负相关。 3.机械性肠梗阻的术前延误主要包括医患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应宣传早期就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患者入院后医生应争取早期手术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