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结构与多样性——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空间复杂性实证解析
【6h】

结构与多样性——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空间复杂性实证解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城市空间与复杂性

1.1 研究缘起

1.2 关于空间哲学思辨

1.2.1 空间概念的思想争论

1.2.2 笛卡尔和牛顿的绝对空间

1.2.3 莱布尼兹的相对空间

1.2.4 贝克莱的主观空间

1.2.5 康德的综合性空间

1.2.6 爱因斯坦具有原动力的相对空间

1.3 城市空间研究困境

1.3.1 从空间到空间性

1.3.2 多维度的空间性研究

1.3.3 结构与现象,两元化的研究途径

1.3.4 科学与人文,复杂性研究的两难路径

1.3.5 启发性的空间句法研究

1.4 研究路径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性

第2章 寻找空间的语言

2.1 空间传统描述方法批判

2.1.1 物理特性描述

2.1.2 社会功能和意义描述

2.1.3 主观意象描述

2.1.4 空间传统描述的问题

2.2 空间句法:新的理论范式

2.2.1 空间句法的理论起点

2.2.2 空间句法理论体系中的城市空间

2.2.3 空间句法的城市空间描述方法

2.2.4 空间句法城市空间描述方法的应用

第3章 宏观结构的涌现

3.1 理论背景

3.2 切入点:城市中心问题

3.2.1 城市中心作为宏观结构最为明显的标记物

3.2.2 城市中心问题的既往探讨

3.2.3 本研究分析的视角

3.2.4 实证案例的选择和安排

3.33个徽州村落的启发

3.3.1 西递宏村聚落中的文化印记

3.3.2 渔梁的“特例”

3.3.3 西递宏村和渔梁不同空间结构表达的比较与思考

3.3.4 三个聚落的空间句法分析

3.3.5 分析结果的反思

3.4 嘉兴:城市中心空间变迁历程

3.4.1 引言

3.4.2 城市空间历史背景

3.4.3 城市中心变迁的空间句法分析

3.4.4 讨论:复杂社会历史背景中的空间逻辑性

3.5 南京:大规模城市空间重构的影响

3.5.1 案例的意义

3.5.2 南京明代以后城市中心的变迁

3.5.3 空间句法的一般性分析

3.5.4 民国空间变迁中自组织和他组织的两难解释

3.5.5 空间-社会过程的不可分割性

3.6 天津:多元竞争的殖民地历史与城市中心结构的生成

3.6.1 案例的意义

3.6.21860年之前的空间背景

3.6.31860年后的空间变化

3.6.4 城市空间句法分析

3.6.5 疑问与解析:多元竞争中的结构生成

3.7 小结:城市空间宏观结构及其中心生成的空间-社会逻辑

3.7.1 宏观结构的真实性和支配性

3.7.2 宏观结构的自组织性和空间-社会逻辑性

第4章 结构中的整体局部逻辑并置

4.1 疑问:南京城市中心体系再审视

4.1.1 吴明伟等人研究中的南京城市中心体系

4.1.2 整体集成度模型的失效

4.1.3 局部集成度模型的发现

4.1.4 夫子庙特例的针对性探讨

4.1.5 启发

4.2 视点一:作为空间结构标记物的南京商业用地布局分析

4.2.1 空间句法分析

4.2.2 讨论

4.3 视点二:作为空间结构标记物的南京苏果连锁超市布点分析

4.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4.3.2 研究方法

4.3.3 苏果超市的服务特征

4.3.4 空间句法分析

4.3.5 讨论

4.4 视点三:作为空间结构标记物的南京高层建筑布局分析

4.4.1 问题的意义

4.4.2 南京高层布局的简单认识

4.4.3 空间句法分析

4.4.4 讨论

4.5 小结:整体局部逻辑并置与半整体半独立的结构方式

4.5.1 整体局部逻辑并置

4.5.2 半整体半独立的结构

4.5.3 非线性的整体与局部作用

第5章 结构约束与多样性

5.1 结构与差异

5.1.1 研究策略

5.1.2 智能度的分区域分析比较

5.1.3 商业用地分布的分区域比较

5.1.4 苏果门店分布的分区域比较

5.1.5 高层建筑分布的分区域比较

5.1.6 讨论:结构时空展开中的差异

5.2 结构与混合

5.2.1 蓁巷/成贤街区分析

5.2.2 南湖小区分析

5.2.3 讨论:基于空间结构适应所引发的有机混合

5.3 结构与拼贴

5.3.1 拼贴

5.3.2 拼贴作为城市发展的常态

5.3.3 拼贴城市如何成为可能

5.3.4 讨论:多元拼贴,空间的结构和自由

第6章 结论与反思:理解城市空间复杂性

6.1 相掩映的简单性与复杂性

6.1.1 简单与多样

6.1.2 结构与复杂

6.1.3 可知与不可知

6.2 相交互的自组织与他组织

6.2.1 系统科学中的一般概念

6.2.2 特定意义下的城市空间自组织和他组织

6.2.3 城市空间自组织与系统外部社会经济诱因

6.2.4 城市空间自组织与空间规划干预

6.2.5 科学认知与伦理责任

第7章 回顾与展望:城市空间复杂性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探讨

7.1 回顾

7.2 方向

7.3 对空间句法问题的初步探讨

7.3.1 围绕空间句法的争论

7.3.2 回到空间分割起点

7.3.3 空间相互分割假设

7.3.4 方格城市原型实验

7.3.5 城市实证检验

7.3.6 讨论

7.4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图表索引

附录2: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空间-时间-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城市空间充满了复杂性。本文基于空间句法城市空间量化分析平台,围绕城市空间中结构和多样性共存这一主题,对这一复杂性问题行了实证探讨。
   第一部分,文章从对哲学中的空间思辨、城市空间研究中的空间性争论以及城市空间复杂性研究中的科学与人文路径分野的回顾入手,对其进行了反思。文章指出,对具有丰富内涵,物质性、主体性和社会性合一的城市空间的复杂性研究的前途在于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的结合。
   第二部分,文章对如何科学的描述具有丰富内涵的城市空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指出,割裂空间的物质性、主体性和社会性或用空间的某种环境折射来替代空间的描述方法是不恰当的,我们需要自主的用空间自身的术语来描述综合性的空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对空间复杂性的正确认识,而空间句法的相关思想和技术手段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空间描述平台。
   第三部分,基于空间句法的实证研究,文章首先探讨了城市空间宏观结构的涌现,指出这一结构涌现是在空间一社会过程中的自组织结果;紧接着,在对结构涌现探讨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揭示了这一结构中的整体与局部逻辑多重并置机制,并指出,正是这种机制导致了城市空间中半整体、半局部的结构组织方式和非线性的整体与局部相互作用;然后,文章经过实证证明,正是由于这种特定的结构方式,提供了结构和多样性共存的可能性,而这种共存正是城市空间复杂性的基本特征。
   第四部分,文章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指出应理解城市空间中所体现的简单性和复杂性相交互、自组织和他组织相掩映这一特定的复杂性特征。在城市空间这一复杂系统中,必然和偶然、客观和主观发生互动,这也意味着当我们面对城市空间复杂性时,既具有必然的技术自由又面临不可推卸的伦理责任。
   最后,文章对城市空间复杂性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并针对空间句法的“方格网谬误”问题探讨了具有原创性的技术修正方法,以使空间句法在对城市空间复杂性的分析中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