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彼得·卒姆托建筑空间策略的图解研究
【6h】

彼得·卒姆托建筑空间策略的图解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2.1 前人研究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

1.4 建筑产业背景和建筑师简介

1.4.1 瑞士的发展的挑战-阿尔卑斯山区的农村发展概况

1.4.2 “留空山区,移民城市”-巴塞尔工作室

1.4.3 “农村包围城市”-吉翁·卡米纳达

1.4.4 瓦尔斯的毕尔巴鄂效应

1.4.5 彼得·卒姆托生平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图解的简述

2.1 图解分类

2.1.1 诱导图解

2.1.2 回溯研究图解

2.1.3 动态图解

2.2 对图解的质疑

2.3 针对彼得·卒姆托的图解猜想

2.3.1 卒姆托与图解

2.3.2 从草图开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彼得·卒姆托建筑案例图解研究过程

3.1 罗马考古遗址庇护所

3.1.1 场所操作策略图解

3.1.2 建筑构件操作策略:桥与窗

3.1.3 建筑材料与结构操作策略

3.1.4 建筑小结与现场感知

3.2 苏姆威格教堂

3.2.1 场所操作策略图解

3.2.2 建筑材料操作策略图解:木瓦工艺

3.2.3 建筑形态功能操作策略

3.2.4 建筑构造策略:层

3.2.5 建筑小结与现场感知

3.3 库尔老人公寓

3.3.1 场所操作策略图解:老去的建筑

3.3.2 网格分隔的操作研究

3.3.3 建筑材料与结构操作策略

3.3.4 建筑小结与现场感知

3.4 瓦尔斯浴场

3.4.1 洗浴的传说

3.4.2 场所操作策略图解

3.4.3 建筑材料改造策略:片麻岩石材工艺

3.4.4 建筑结构空间结合策略:缝隙

3.4.5 建筑小结与现场感知

3.5 科隆巴博物馆

3.5.1 科隆巴的前生今世

3.5.2 场地材料设计策略:类比与对比

3.5.3 展览流线设计研究

3.5.4 废墟加建部分柱结构分析研究

3.5.5 博物馆部分采光分析研究

3.5.6 建筑小结与现场感知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彼得·卒姆托案例对比研究

4.1 与古为新的场所感

4.1.1 概念的界定

4.1.2 遮盖废墟:罗马遗址博物馆VS科隆巴博物馆

4.1.3 暴露废墟:罗马遗址博物馆VS苏姆维格教堂

4.1.4 锚固场地:科隆巴博物馆VS瓦尔斯浴场

4.1.5 建筑的老去,老去的建筑

4.1.6 其他建筑师作品内的与古为新

4.2 巢空间

4.2.1 概念的界定

4.2.2 小构件搭接的巢:罗马遗址博物馆VS苏姆维格教堂

4.2.3 大构件搭接的巢:瓦尔斯浴场VS老人公寓

4.2.4 其他建筑师作品内的巢空间

4.3 洞空间

4.3.1 概念的界定

4.3.2 瓦尔斯的室内浴室单元

4.3.3 科隆巴博物馆的洞空间

4.3.4 洞空间的洞口细部处理

4.3.5 其他建筑师作品内的洞空间

4.4 间空间

4.4.1 概念的界定

4.4.2 基本类型:风车型平面

4.4.3 第二个动作:中庭采光的弥补策略

4.4.4 其他建筑师作品内的间空间

4.5 不可图解的情节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图解建筑师的补充

图解卒姆托的启示

参考文献

英文著作

中文译本

中文专著

学位论文

期刊论文

网络资料与其他

图片来源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建筑师沉迷于图解操作的时候,建筑已经完全依赖于纸面,丧失的是对身体和人性的关照。而彼得·卒姆托的建筑设计完全来自特殊场所内的身体与感知。本文针对彼得·卒姆托的设计作品进行图解分析。首先建立图解工具箱的研究,从图解建筑师的设计里借鉴“形式分析走向形式生成”的图解分析方法,使得卒姆托的空间策略成为可以学习的方法论。其次,对精选案例进行图解分析,并通过现场调研亲自感知卒姆托的建筑空间,作为抽象图解的补充,使之鲜活。最后,归纳总结其主要的场所态度和设计方法,使彼得卒姆托的空间变得可读。本文追求的是卒姆托-图解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图解,卒姆托的空间策略成为可推广的方法论。而通过卒姆托,未来的图解建筑师弥补一直缺失的身体和感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