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电动自行车发展的城市非机动车系统优化研究
【6h】

基于电动自行车发展的城市非机动车系统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交通方式演变决定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必然性

1.1.2 电动自行车造成的混合交通流问题

1.1.3 道路设施供给的不足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电动自行车发展相关研究

1.3.2 非机动车出行特征、出行行为相关研究

1.3.3 非机动车系统规划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电动自行车特性研究

2.1 电动自行车的定义

2.2 电动自行车特性研究

2.2.1 车辆尺寸

2.2.2 行驶速度

2.2.3 加减速

2.3 电动自行车出行特征分析

2.3.1 出行分担率

2.3.2 出行距离

2.3.3 出行时间

2.4 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的换算系数

第三章 混入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车交通流特性分析

3.1 路段非机动车交通流特性

3.2 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膨胀特性

3.3 非机动车的行驶速度

3.4 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

第四章 电动自行车影响下城市非机动车系统优化设计

4.1 电动自行车对交通系统的影响

4.1.1 电动自行车产生的积极影响

4.1.2 电动自行车产生的消极影响

4.2 非机动车混行路段优化设计

4.2.1 混行非机动车路段干扰分析

4.2.2 混行非机动车路段超车事件模型

4.2.3 混行非机动车路段超车分析

4.2.4 混行非机动车路段优化设计

4.3 非机动车停车场优化设计

4.3.1 电动自行车停车现状及问题分析

4.3.2 电动自行车公共停车场规划

4.3.3 电动自行车停车场设计

第五章 电动自行车发展决策分析

5.1 不同城市对于电动自行车发展的态度

5.2 电动自行车交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5.3 基于AHP-FCE的电动自行车发展决策

5.3.1 建模方法及步骤

5.3.2 因素集的确定

5.3.3 判断矩阵与权重

5.3.4 基于FCE的综合评价

5.4 电动自行车发展模式

5.5 南京市电动自行车发展评价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因为其低能耗、无污染、轻便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居民出行的首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改变了原有的以自行车为主体的城市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体系,并且电动自行车所承担的城市出行比例逐年升高,给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与管理带来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首先,本文对电动自行车的特性进行调查研究、对混入了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车交通流特性进行分析,利用动静态相结合的方法给出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的换算系数。研究混入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建立电动自行车混入率与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关系式,并探讨电动自行车的混入率对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所造成的影响。
  其次,建立混行非机动车路段超车事件模型,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分析路段非机动车流饱和度、电动自行车混入率对路段超车事件的影响,对非机动车路段优化提出建议。针对非机动车停车场,利用熵的概念研究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停放时的混乱程度,当电动自行车的混入率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设置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提高停车场利用效率,并对电动自行车停车场的选址、存车量的确定及停车场相关指标进行研究。
  最后,根据对城市电动自行车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基于AHP的模糊决策评判模型,评价城市对于电动自行车的适应程度,提出不同发展决策下的电动自行车发展模式,并以南京为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