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流动性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分析
【6h】

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流动性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概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1.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1.2 巴塞尔协议与流动性监管

1.2.1 巴塞尔协议概况

1.2.2 中国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及实施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及其发展

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2.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理论与监管体系的发展

2.2.1 资产流动性管理理论与流动性监管的起步

2.2.2 负债流动性管理理论与流动性监管范围的扩大

2.2.3 资产负债平衡管理理论与流动性监管模式的转变

2.2.4 金融创新、金融危机与全球流动性监管体系的逐步形成

2.3 巴塞尔Ⅲ框架下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最新指标

2.3.1 短期监管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CR

2.3.2 长期监管指标——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

2.3.3 新指标实施的过渡期安排

第三章 流动性风险监管对商业银行贷款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理论模型构建

3.2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3.2.1 流动性监管指标

3.2.2 被解释变量的选择

3.2.3 控制变量的选择

3.3 模型构建

3.4 回归结果分析

3.4.1 普通面板回归结果分析

3.4.2 分组回归结果分析

3.4.3 阈值回归结果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4.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是巴塞尔协议Ⅲ系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0版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监管规则的基础上,经过两年的实践和研究,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以下简称巴赛尔委员会)于2013年1月推出了新的流动性监管规则,即《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风险监测工具》,该规则从多个角度对巴塞尔协议Ⅲ的流动性监管规则进行了修订。
  2011年10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引入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融资比例(NSFR)监管指标,但至今尚未推出正式的管理办法。本文以LCR和NSFR指标为研究对象,全面解析它们的定义和内涵,明确两个指标的内涵与意义——NSFR旨在减少由资产与负债之间的错配而产生的资金风险,而LCR通过增加银行持有的优质流动性资产来解决流动性风险。本文进一步估算了我国22家商业银行的NSFR水平,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现状,并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和阈值回归方法分析了NSFR监管要求可能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NSFR监管要求会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扩张有显著地抑制效果,并且NSFR监管要求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抑制效果比对国家持股的大型银行效果更加明显,对目前NSFR水平较低的银行的贷款扩张抑制也更大。
  中国银监会正在推进巴塞尔协议Ⅲ流动性监管要求在我国的实施,这对于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监管体系的变革都有着重大意义。结合全文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改革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进行流动性风险差异化管理、推进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开创新的流动性监管方式等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银行业流动性监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